时间:2017-04-10 13: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集传统哲学与科学属性于一体的医学体系。从哲学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医学的理论意义,从科学角度去体会和实践中医学的临床应用,我们才能有效地发展中医,实现中医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哲学科学
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以《易经》为哲学基础,在长期的医药学实践中建立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及养生康复等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蕴涵着自然科学属性。然而中医药学发展到近现代时期,面临着众多质疑。这些质疑主要包括“漏列中医案”、“废止中医案”和将中医归属为“非科学”、“伪科学”等。本文将从多层次论述中医学具有的哲学与科学属性。
1中医的哲学属性
1.1精气学说
精气是宇宙与人类共同的构成本原,通过气的中介作用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精气学说是研究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它着重探讨了物质世界的本源,以无形之气的聚与散来阐释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因此精气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了中医学的朴素唯物主义特征。
1.2阴阳学说
阴阳最初的含义为日光的背向,又引申为自然界某些相关事物和现象的对立面。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它认为阴和阳两种物质既对立,又统一。因此阴阳学说是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中医学的辩证法思想。
1.3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一方面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另一方面五行生克关系又体现了任何事物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动态平衡。因此五行学说不仅具有唯物观,而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中医的科学属性
2.1科学的内涵和分类
2.11内涵:《辞海》定义“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
2.12分类:①以“物之事”的运动、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以哲学的观念与方法为指导,研究自然界“物之事”即状态、信息、物候、证候等运动、变化。②以“物之质”的形态、结构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以近代物理、化学的观念与方法为标准,从认识自然界每一具体“物之质”的形态与结构着手。
2.2中医的科学内涵
中医“证”的概念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的病理变化本质。如:冠心病、癌症病人在不同阶段均会出现气虚证,这两种疾病的病理病因截然不同,却出现了相同的病证。这就是反映了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本质相同。使用四君子汤就能改善以上病证的气虚证。因此中医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过程及防病治病的体系。它属于“物之事”的科学范畴。
2.3中医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科学
一种事物因地区、民族、文化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思维见解和知识体系。世界上不仅文化是多元的,科学也是多元的。西方文化科学是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实验研究的理论,以物质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实验为研究方法,以定量定性数据为客观指标,以形式逻辑为推理工具。西方医学是从解剖学开始,从以器官为对象到以细胞学为组成单位,将一个有机整体还原到细胞分子,分析其定性、功能、规律,然后逻辑推演到整体[1]。东方文化科学起源于约几千年以前的《易经》,其理论核心是整体和谐思想、宏观有机论思想、动态演化发展思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思想。中医学在《易经》的哲学基础之上,着眼自然整体层面,注重生命过程演化方式。它从整体把握生命规律,不是把人体分割成孤立的部分进行分析,不仅关注机体状态的变化还联系自然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不能以一种理论标准来评价另一种理论。因此,中医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科学。
2.4中医是实践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医具有能够治疗西医难治、不治的病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失调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疾病的缓解期、病情复杂的疑难杂症等。中医擅长于治疗老年病慢性病疑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症。另外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着它独特的疗效和地位,如:针灸、拔罐、刮痧等方法[2]。
3中医的缺陷
中医在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它的不足:3.1中医的哲学理论表达过于抽象,难以被人们理解,因此阻碍了中医的广泛传播。3.2中医在临床治疗上存在某些缺陷,如: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时,降糖并不占优势,但对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中风,中医药的治疗在降血压和快速清除出血、急救等方面不及西医学,但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针灸有着较好的疗效[3]。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等等。中医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理论基础有许多特色,迎接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崇尚养生之道;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整体调节,根据局部病变判断机体全身失调。中医主张形神兼养,尤其注重养神,创造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养生医学。综上所述,西医学将遵循中医学的思想而前进,中医学将借鉴西医学的方法而发展,两种学说相互包容并最终走向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振华.论中医药的发展形势与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J].河南中医,2006,26(3),1-3.
[2]何伟.浅谈中医药优势[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3-4.
[3]烟建华.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J].中国中医药报,2000,9,27.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