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变迁的驱动因素分析(2)
时间:2013-12-22 11:1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徐向真 点击次数: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是一种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的过程。"对于制度变迁发生的原因,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阐述,其中以道格拉斯·诺思的观点最为引人认同。他认为,"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一、引言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该遵循的规范,是对审计主体,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其工作质量的要求。它是在总结广大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时代需要、保障审计质量而产生的,并为多数同行承认并参照执行的一种工作惯例,是审计主体进行自我约束的规定。它虽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时必须遵循。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种经济实体茁壮成长,经济环境与经济运行愈发复杂,交易成本、经济安全、企业效率等问题急需解决。各种经济违规乃至犯罪事件层出不穷。这就使得审计监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审计准则作为审计工作的行为规范,对它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够科学的分析出审计准则变迁的驱动因素,就能使审计准则及时修正,更好的指导审计监管活动。从而规范企业经营活动,降低制度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信心,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审计准则对于审计的重要意义不言而谕,国内外对它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犊。从总体上看,对审计准则的作用和职能研究的最为透析。一般来说,审计准则的主要现实意义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明晰和鉴定产权,降低政府鉴定成本,限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使外部效益内部化,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对于审计准则变迁的推动因素,国内对此的研究并不深入。虽然学者们运用了许多现代先进理论对其进行研究,但多是从某个角度,或是在研究某个问题时做附带研究,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
所谓审计准则,是指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审计职业团体制定颁布的,用以规范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执业行为的行为规范。
审计准则是在审计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多数同行承认并参照执行的一种审计工作惯例。审计准则是审计主体进行自我约束的规定,也是衡量审计工作的尺度。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以下涵义:(1)它是出于审计自身需要和社会公众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2)它是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完善程度同样反应出审计发展水平;(3)它是对审计主体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审计客体;(4)它规定了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既是控制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依据,也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必要;(5)它一般应由审计组织及审计职业团体制定和颁布。
(二)审计准则的诞生与发展
1.审计准则的产生
"审计准则"一词,最早出现于184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的S-X规则中。它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起初的审计工作并没有一定的规范,仅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去审查账目。如何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应做到什么程度,社会公众如何衡量及评价审计工作,并无统一规定。随着审计工作的日益繁杂,职业会计师逐步认识到,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审计质量就难以保障。因此,一个统一的审计规范是必要的,它便于会计师在职业中共同遵守,同时也便于公众依据规范对审计进行监督。
由于社会公众的强烈要求和审计团体的职业需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从1944年起开始了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1947年,为了听取会员的意见,以小册子的形式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审计准则--《审计准则试行方案--公认的重要性和范围》。后经几番充实和完善,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72年修改通过了财务报表公认审计准则,并在1984年发布了49份审计准则说明书,对审计准则作了解释。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当时主要是像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先后制定了本国的审计准则。
2.国内审计准则近年发展与变迁
(1)国家审计准则。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早在1989年就开始预备制定,经过反复寻求意见和改进,在1996年底制定并发布了包括准则在内的《38项审计规范》。
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审计地位的提高,以及与国际审计接轨的需要,在总结《38项审计规范》实施后情况的基础上,以审计署令的方式,颁布了1-6号包括重新制订和修订的24项准则、规定和办法。
(2)社会审计准则,中国社会审计准则的主要代表是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受国际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我国社会审计准则分别于1996年,2003年,2007年经历了三次变迁。国际趋同趋势明显。
(3)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自2000年起,依据《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安然事件发生后,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03年正式发布了基本准则后又发布了十个具体准则。2013年8月份又发布了最新内部审计准则,包括20个具体准则。
三、审计准则变迁是制度变迁
从哲学上讲,审计准则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属于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制度。是审计体系的重要一环。审计准则的变迁,就是规范审计主体及行为的制度规范的变迁。
因此,对其变迁的驱动因素分析,可以通过制度变迁理论来进行分析。
审计准则是一种制度,制度可以说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的一系列准则或规则。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规范,"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或者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将经济过程类比为博弈过程,将制度分为博弈的参与人,博弈规则和博弈均衡。交易费用是制度产生的基础。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是一种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的过程。"对于制度变迁发生的原因,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阐述,其中以道格拉斯·诺思的观点最为引人认同。他认为,"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具体到审计准则上,即如果审计准则变迁的路径选择正确,审计准则就会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带来预期的收益。从而极大地调动各利益方的积极性,在使制度得到贯彻的同时,拥有足够的主动性来从事审计准则的修订,促进审计准则的完善。这反过来成为推动准则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力量,从而呈现出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如果路径选择不正确,准则的制定不能给利益相关方带来收益增加,而只是有利于少数利益集团。而且这种局面一旦出现,就难以扭转。依靠因利益而参与的行动主体来推动其改入正确路径是很难的。一般来说,只有像政府这样的强制力量参与进来,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但如果是政府的路径选择错误,其改变将是极为艰难的。
毋庸置疑,路径依赖是影响审计准则制定的关键因素。对于审计准则的制定来说,对于路径依赖,除了要充分重视审计准则的初始制定以及每一次修正外,更重要的是参与各方要有彻底打破现有模式,主动改变路径的决心和方法。毕竟,无论如何慎重,人终究不能精准的看到未来。一些制度初看起来是好的,但在长期实践后会发现于长远是不利的。如果完全被动适应路径依赖,其后果是极为黯淡的。因此,在依靠路径依赖驱动审计准则变迁的同时,必须有打破路径依赖的勇气。
五、结论
综上所述,决定审计准则变迁的,无疑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在这个根本基础上,关联方长远的、潜在的经济需求,以国家政府为代表的强制力量,国际环境带来的审计准则趋同,以及审计准则本身存在的路径依赖特性,都会对审计准则的变迁产生驱动力量。
所有的驱动因素都对审计准则的变迁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促进审计准则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或者将审计准则引入歧途。这其中,尤以审计准则本身存在的制度惯性即路径依赖的反作用影响最大。所以对审计准则变迁的参与者来说,在妥善利用各种驱动因素的同时,必须有勇气方略,在审计准则误入歧途时打破路径惯性,对审计准则进行全面的整改。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准则能保持长期合理的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运行日益复杂,新的思想和理念不断涌现,作为对经济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的审计工作,要保证审计质量,必然需要与时俱进。而这也必然要求整个审计体系都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体系。审计准则作为对审计主体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明确审计责任。保证审计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分析出影响其变迁的驱动因素,必然有利于日后对审计准则的修订,从而更好的发挥其行为规范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现代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审计工作愈发复杂,如何把握审计准则成为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问题棘手,但只要人们始终秉持审计工作的根本理念,不忘初衷,新的问题一定会克服的!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