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15 10:2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周笑跃 点击次数:
【摘 要】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以教学片断剖析为载体,着重从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掌握阅读策略让学生会读、丰富阅读内容让学生乐读三个方面入手展开阐述。
【关键词】数学阅读;激发兴趣;阅读能力;现象
一、为何数学课堂阅读现象寥寥无几
调查发现数学课堂阅读几乎为零。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为了将数学阅读真正请进课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吃中段”——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荼毒
研读数学教材普遍被认为是教师的事情,学生只要听懂课就行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吃中段”的数学教学。即教师事先把数学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将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
(二)“画地为牢”——家长固有思维定势的影响
笔者发现目前学生使用的数学书籍几乎全是习题式的。在他们看来,数学只要会解题就可以了,哪来的数学阅读?
(三)“耳濡目染”——学生依样画葫芦自害
鉴于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相当多的学生一般从来不阅读数学内容,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情。即便教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籍的任务,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式地草草而过,读不出书中的要点,读不出发生问题的症结,读不出字里行间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自己的独到体会和创新见解。
题1:古希腊人心目中最理想、最完全的数恰好由这个数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比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去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是最理想、最完全的数。这样的数被叫做“完全数”。
下面哪些数是“完全数”,请在该数的括号后打“√”。
12( )
28( )
36( )
题2:下面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情况统计图,从图中你还可以知道什么?
在答题的100个学生中,题1正确率仅有55%,许多学生表示对于题1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就是阅读能力弱,24%的学生表示看不懂题目中的数学表达,18%的学生表示不会应用阅读到的数学意义进行数学应用。在题2的解答中,许多学生在审读统计图后,获得“我知道了太原空气质量最差,厦门的空气质量最好”“杭州的空气质量是良好等级”等表面信息,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在表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统计推断与决策。
(四)“溯本追源”——重拾被遗忘的学习材料
教材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教师及家长只有重视以教材为核心的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才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理念。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
(一)搭建平台,创造阅读的机会
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主要有课堂和课外。课堂全被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课外时间则全被大量的试卷、讲义、练习所覆盖。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给学生阅读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的渴求度
在学生开始数学阅读前,教师要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变机械阅读为意义阅读。
1. 障碍性情境:是需要通过阅读克服一种现实困难为标志的。其中的障碍可以是数学认知方面的,也可以是数学表达方面的:不能解释问题的解法和答案,不能表达准确的数学观点……
2. 冲突性情境: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激起学生的阅读需求。
3. 趣味性情景:通过情境创设,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全身心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三、指导阅读策略,让学生会读
(一)咬文嚼字,反复阅读
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1. 概念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概念时一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二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三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的范围。
2. 定理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定理时,一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二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三要注意联系类似的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四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和引申。
3. 公式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公式时一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倒公式;二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三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4. 例题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例题时,一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二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三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努力去探索新的解题途径。
(二)巧用空白,手脑并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运算证明常常省略。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并归纳总结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促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效率。
(三)质疑问难,比较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中,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中解决问题;阅读后,让学生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把知识内化,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丰富阅读材料,让学生乐读
(一)根本在于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
数学课本中,有许多阅读材料,如例题的阅读,概念、公式的阅读,习题的阅读等,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另外,新课程一般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些内容和学生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涉猎知识,提高能力。
(二)发展在于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宽知识。那么,我们可以有计划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数学课外材料——学习辅导书、小学生数学报、数学科普书籍、数学童话与故事、报纸上随手拈来的一段新闻报道,网页上趣味盎然的卡通等等。
祥柏先生所著的《数学与文史》一书中有一篇名为“成语算式”的文章,通过算式反应成一个数学关系,如下所示: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事无成)
3 - 2 =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各有千秋)
10 × 100 = 1000
(三顾茅庐)+(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3 + 6 = 9
(三)促进在于强化生发材料的阅读
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做的数学读书笔记,数学日记,数学问题丰富的尝试思路,错题集萃等数学思考成果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交流阅读,从中学会了关注、理解、整理他人的学习思路,为己所用。比如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数学阅读中的收获来交流分享阅读。
(四)先进在于引入网络材料的阅读
教师可以运用学校网和互联网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数学阅读。教师先查找好相关的数学网站,搜集有益的数学阅读材料,方便学生阅读。组建班级QQ群或利飞信等群发自己编辑的“每日数学QQ报/手机报”来引导阅读。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去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学伟.小议数学教学中的阅读问题[J].中国教育报,2010(10).
[2]李毓佩.有兴趣 数学才好玩儿[J].中国教育报,2004(02).
[3]杨洪萍,喻平.数学语言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J].数学通报,2010(09).
[4]郑秀忠.巧用空白 增强数学阅读效果[J].福建教育,2007(12).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