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8 14: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郭耀宇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试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习惯的实际情况,强调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探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已形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影响并促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情绪辅导;榜样力量;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25-01
养不教,父之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似乎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责任确实应该全部落在家长的身上,所谓"养"即养大--生活上的事情嘛!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教师只需重视学生的学习,所谓"教"即教书嘛!但果真是这样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家长的任务,教师就不必花力气去培养吗?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顾不上孩子;再加上有部分生源是外来员工子弟,这些孩子中午都在学校午休,客观上这些学生白天的时间基本都在学校;下午放学回家后,很多家长还在上班;双休周末家长也常常加班,疏于教导,故导致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如时间观念不强,物品不会整理,言语不文明,甚至连基本的勤洗澡、剪指甲都要一再提醒)。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实际走访了班级的全部外来学生,发现居住环境大都不佳,绝大多数是租住在工厂旁的民房,家里摆放也较为凌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因此个人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确实要转变观念,要特别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让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影响并促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家校紧密配合,形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合力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教师也不是保姆,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让家长觉得我们确实是和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以获得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在此期间可采用如下措施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1)定期召开家长会。在会上教师可开一些如何养成好习惯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和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观,比如如何正确看待成绩,对于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等。(2)适当要求家长在家当好榜样,身教胜于言教。(3)可让家长与孩子订立"契约",奖优惩劣,强化孩子的习惯意识。(4)创新交流方式,比如建立家长QQ群,开辟不同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这样有时可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同时可在群上共享一些教育美文,亲子图片等,让家长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比学赶超。总之,只要能够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那我们对孩子施于的教育就能延伸到家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
2.培养自理能力,夯实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密切相关的。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甚至相当一部分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者是家长太过忙碌,只管孩子的温饱,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因此(1)要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在家自己吃饭,在校整理好各种学习用具,而不是一锅端似的全部塞进书包。(2)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及时点评孩子的劳动并加以表扬,让学生自己逐渐形成主动性。(3)要利用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作为班主任要灵活利用大值日周、班级值日、临时突击的卫生任务等机会,充分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里完成各项力所能及的的任务,于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从而夯实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