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激励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动力机制探讨(2)
时间:2013-12-02 13:2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唐继平 晏强 点击次数:
成就需要通过"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困难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期望者对被期望者施加自己的期望或预言,会对被期望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使被期望者的行为逐渐符合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按照美国学者布罗菲和古德提出的"五步模型",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励困难学生的传导过程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对困难学生产生认知并对学生持有差异化的行为或绩效期望;第二步,教师依据特定期望差别对待不同的困难学生;第三步,将差别对待传递给学生并被学生感知,学生改变自我认知、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第四步,学生接受教师的期望,并让这种差别对待延续,影响学生的行为和积极性;第五步,学生的行为或绩效愈渐接近和符合教师当初对他们的期望。至此,一个五步循环传导完成,皮格马利翁效应得以实现。当学生的行为和绩效符合教师的最初期望后,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并施加新的期望,进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下一个五步传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考上大学既是一种荣耀,又并非易事。他们本能的具有不服输、想成功的性格。因此他们具有更强的成就动机,迫切需要老师寄予"特殊"的期望。
2、高校资助育人的动力传导
由上可知,资助育人动力来自于三大典型的隐性激励要素--声誉效应(R)、内部竞争(C)和成就需要(S),因而困难学生隐性激励的效力就可表示为这三个变量的函数,即:M=f(R,C,S)。按照作用力的不同,隐性激励的动力机制也可看作是声誉效应的推动力、内部竞争的拉动力、成就动机的能动力这三大驱动力构成的联动机制。
声誉效应作为一种外力作用于困难学生,相比于一般学生,困难学生因其自尊心、家庭荣耀使命感,更加重视声誉。由于信息的传递作用和声誉事后结算机制的存在,困难学生会主动选择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声誉和信用而努力学习和工作,声誉就起到了激励学生的作用,产生了学生自我约束的推动力。内部竞争则是为困难学生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方向,锦标制度条件下,学生团体内部形成了竞争性的环境,如果困难学生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可以而且知道自己可以通过长期的公平内部竞争获得胜利或取得成功,内部竞争就成了刺激困难学生的拉动力。隐性激励发挥作用还必须依靠困难学生个体,由于困难学生自身的独特特点,他们具有较强的成就需要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抱有期望,此时教师通过施加适当的期望,可促进困难学生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内部动机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隐性激励的根本在于发挥困难学生个体的能动作用。
这三大动力谁的作用在先,或者说谁是动力的起源并不容易确定,三种力量作用于同一对象,协同发挥作用,相辅相成。正是有了困难学生对自己恰当的期望,进而产生追求成就的动机,学生才会努力学习和工作,积极参与内部竞争,争取在组织内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地位等;也正是由于困难学生有了成就需求,希望在内部竞争中获胜,增强自己在组织和家庭中的竞争力,他们才会更加重视珍惜、努力维护自己的良好声誉。
三、发挥隐性激励作用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1、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指导学生根据家庭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与期望,明确学生需培养的能力。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资助的全过程,师生保持良好互动,在资助工作中育人,不能将二者剥离或者让育人工作流于形式。
2、完善学生各项考核、评比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规则
将声誉评价纳入学生评优评奖的考查体系中,加大学生声誉在各项考核中的权重;设置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评比、选拔规则,让困难学生认识到在这些规则面前,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丧失竞争优势。
3、加强资助育人的平台建设
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活动和基地为平台,探索实施"参与型"资助、"发展型"资助,如: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典型励志人物宣传,设立校园创业超市、爱心基地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和感恩奉献的精神,让资助工作由输血变为造血,实现学生从受助到自助,从自助到助人的转变。学校也可与企业建立校企对接平台,通过设置社会奖助学金等方式引导企业定向选拔校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培训和接受锻炼,有针对性的育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菜单和成长通道。
探索资助育人的动力,有利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总结-思考-改进"的良性循环。资助育人的对象是有特定需求的群体,具有复杂的特点,在统一的资助育人模式下,如何切实做好权变的、个性化的对不同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并跟踪了解育人效果,是更加复杂的过程和巨大挑战。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