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趋动战略下大学生自主创新素养形成的思考
时间:2013-09-04 08:5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子南 点击次数:
历史的经验表明,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其创新意识、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必须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激发主体意识,培养创新品质
在社会经济实践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创新的实践中人是推进创新的当然主体。尤其是那些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伟大科学精神的人的创新实践,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文明进化。
创新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既是一个富有内涵的专业名词,也是一个人们熟知的时尚标签。从大学生主体性来看,相当比例(75%)的大学生并不认同自身缺少创新意识和能力,而更多(90%)地认为是教育机制和社会环境影响、制约了其创新潜质的发挥;另一方面,从社会现实看却普遍不认同大学生对自身创新的评判,比较一致地认为大学生普通缺少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最早见于《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辞海》:创,“始造之也”,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Theory)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现代创新理论指出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发明与发现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改进和再创造的过程。[1]笔者以为创新是人类作为高等智慧生物改造世界内在冲动的理性化思考与实践活动,创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时代特征。
由于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性认识和预判能力缺少关键的“一环”,颠履传统进行革命性的创新往往成为“天才”的专利。这种原始和固有的创新崇拜导致对创新主体认识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倾向于认同创新与其无关,忽略了其自身和社会实践“微”创新存在的可能性。创新主体性认识的模糊制约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养成,导致了整体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突出、创新环境建设不理想的现状。
人的发展必须依靠主体性的发挥来获得,人的主体地位也是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呈现出来的。[2]主体性本质上是主体在与客体关系中所呈现的能动性。在经历了长期的应试化教育和标准化考试过程后,思想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动力成为制约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瓶颈。要突破这一制约就要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性教育理念。在教育学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要在实践环节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要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自主性发展的校园环境,改善学业评分评价指标体系,推进高校实验、图书、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学习型社团的培育,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回归和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品质修炼的生动局面。
创新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实践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在工业革命所推崇的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体系化的现实下,现代创新理论的研究试图揭示出其应有的规律性,明晰创新的方向和行动的策略,这种方法论层面的探索有其合理性,但依然无法准确地模式化和程序化,这些理论成果的实践运用很难集中产生突破性、颠覆性的创新。笔者以为学习现代创新理论是当代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必要前提,这种理论修养会不断提升学生个体对自身创新实践的认同,不断增加自身创新“正能量”的累积,实现在现有理论和实践框架体系内的“微”创新的积淀。通过持续改进和提高社会“细胞”运行效率化、配置优化的同时不断为革命性的创新创造历史机遇。
二、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力量和未来主体,是国家创新趋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教育公平性诉求正向优势教育资源聚焦。异地高考持续升温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对教育需求的“质变”。高校应当正视诉求背后对教育体制和成果的不满,把握创新趋动战略机遇,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努力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
当代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思维活跃、有创新的激情和灵感,与此相对应的是不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创新技能和毅力。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性地看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主因。针对上海大学生创新现状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不足、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比例不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得到专业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不足、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比例较低。”[3]
当代大学生依托互联网可实现信息获取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叠加,时代为创新提供了更多机遇,而对网络的依赖也促成了独立思考和深入实践的动力的衰减。创新不是因为能力和条件不足而消失,有时恰恰是因为条件的优越而被自身忽视。当我们习惯于这种“无外不互联”的“大数据”时代的生活时,教育也就必然要在这个时代更加有所作为,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加坚实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高校十分有必要开发和设立创新教育科目,创新科目可分为创新教养教育、专业教育、实验实习三类,并按学生专业和学年动态优化。创新教育科目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科目:第一,清楚表明该课的目的是创造能力的开发;第二,在该课的教学实施上下过功夫;第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第四,设立对学生提案进行妥当评价的机制,[4]创新教育科目在大学教育阶段应一以贯之。
笔者通过对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认为在高校开展TRIZ教学,推进以40条发明原理为主线的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素养有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拓展TRIZ在教学、实验、学习中的运用空间,对于有效改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指标,培养和造就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生力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项工作可以结合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进行,设立专门的问题导向型课程,并建立一整套“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占这5%中的4%,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5]面对严酷的现实,更加深刻地感到加快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