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市场竞争的激烈、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突出,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大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职业要求,进行合理科学的匹配,进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顺利就业,成为大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度的概念最早由Super(1953)提出,他认为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从职业探索到衰退阶段职业发展的连续统一所能到达的高度。国内学者张玉柱(2012)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个体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相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与其自身相适宜的职业决策的一种心理准备程度,是衡量个体职业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择业焦虑是指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改变,是由于求职者对就业前景无把握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不安状态(吴韬,2006)。适度的焦虑可以转变为动力,使大学生更加勤奋努力完善自己,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关研究证实,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张玉柱,2012);职业成熟度既可以直接预测择业焦虑,还可以通过应对方式、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等间接地预测大学生的择业焦虑水平(谢文静,2009;张玉柱,2012)。
就业压力是指在就业情境中客观环境刺激因素与个体认知评价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黄小乐,颜雯娟,2009),是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而出现的新名词。职业选择是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情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李伟,陶沙,2003)。谢文静(2009)用启动的方法来探索在一定压力情境下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可以显著地预测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下的焦虑水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引入就压压力这一中介变量,拟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择业焦虑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就业压力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法,从盐城师范学院抽取3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年龄在21岁到25岁之间。发放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其中男生140人,女生160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人数分别为70人、68人、79人、83人。
2.2工具
2.2.1职业成熟度量表
采用张智勇(2006)修订的韩国版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共34题,包含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6个因子。其中20道题为反向计分。此量表得分总分(或平均分)越高,说明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越高。
2.2.2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采用陈宇红、江光荣(2005)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问卷共59题,测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6个维度---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计分方法为用Likert五点计分。
2.2.3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由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含两个分量表:状态焦虑问卷(S-AI)和特质焦虑问卷(T-AI),各有20项。S-AI(第1-20项)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可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T-AI(第21-40项)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计分方法:STAI每项均为1-4级评分,总分均值成人正常常模为40—80,超过80分以上就视为存在焦虑,超过100分为严重焦虑者(王玉香,2009)。
2.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