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21 09:4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均新 点击次数:
【论文摘要】尽管数学是抽象的、深奥的,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数学教师怎样挖掘、利用教学素材,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式、方法。
【论文关键词】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数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需要大量的具象作支持。数学是属于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创设趣味性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巧妙地将趣味性融入数学,尽情展示数学的“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数学思想,促进数学学习。趣味,不仅仅是好玩、新奇,使人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情境都是趣味性的表现。
一、讲述发人深省的数学故事,在聆听中感受数学趣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与故事巧妙融合,在数学知识中融入故事,在故事中引出数学知识,通过故事学数学。教师将抽象性、概括性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喜欢数学。
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勤奋好学、求真务实、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教师可在教学中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无穷智慧和可贵品质。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讲述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智测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讲述数学家丢翻图的墓志铭,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开丢翻图寿命之谜,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数学家的智慧。也可讲述蕴含数学知识的故事,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又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先给学生讲述《棋盘上的学问》这个故事,让学生在迷惑不解中产生好奇心,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还可讲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无穷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再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讲述《笨汉拿竹竿进城》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数学、喜欢数学,能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为自觉或主动参与。当然,并非只要讲故事就能发挥效用,还应注意故事内容的启发性、讲述方法的动人性、语言运用的艺术性、讲述时间的适当性等问题。
二、制造悬念性问题情境,在认知冲突中突显数学趣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往往会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以问题引路,故布疑阵,制造矛盾,设置悬念,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学生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失衡”状态。为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学生就会本能地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会积极而主动地去思考、分析、探索,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迫切学习状态,调动学生探求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新课导入时,创设悬念性情境,可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中位数与众数”时,首先给学生创设情境:陈某到深圳找工作,一则招工广告吸引了他:我公司由于业务扩展,急需招聘1名员工,月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以下是我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见表1),有意者请速来面谈。陈海非常动心,面试后,与该公司签定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可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月后,陈海仅仅领到1500元的工资。了解同事的工资情况后,发现大多数人的工资均未达到2000元。他非常愤怒,将该公司告上法庭。笔者问学生:“陈海能打赢这场官司吗?”在学生能与不能的争论中,笔者趁势引出课堂教学主题:能不能打赢官司,通过今天“中位数与众数”课的学习,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