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21 10:1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华 点击次数:
数学新课标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数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适时地开展数学合作学习。为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选择学习内容
可选择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或者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较复杂的内容或者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可以选择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学习素材,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学习内容的理性选择、有机组合是合作学习的物质前提。例如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排列组合问题等。
2.建立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理解,面对同一个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合作目标明确,个人责任清晰,大家齐心合力是保证合作学习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
3.教师组织指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指导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前期策划,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来自于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平衡组间差异,解答组内疑惑,促进各组交流。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相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例如在学习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可以分别把几个判定定理分给每个组员各自进行证明。
2.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还可以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达到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某一个组员没完成他的任务可以课后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