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社会,合作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的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向,溺爱孩子,合作意识培养效果不佳。而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由于当前存在各种不足,还有更多的必要性,是社会和小学生自身、新课标的共同需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合作意识;培养
当前独生子女增多,他们的成长环境也往往很优越,家长多半是溺爱孩子,总是怕孩子出现各种的问题,让他们少出门,少接触外人,这样孩子的合作活动范围就显得很小了。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新课程也倡导“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因此,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班级合作学习意识尤为重要。
一、家庭方面
1.父母需要对家庭环境进行优化
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会被家庭有意识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程度和团结协作能力会对孩子的合作意识产生重要影响。在成员之间彼此支持、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的情况下,孩子往往心无忧虑,自信乐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是这样对待的。而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充满了冷漠和自私,很容易让孩子对世界和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过程,孩子会慢慢地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与别人和平相处,通过自己生活实践达到对合作的领悟比任何人的教导都要有用。
2.父母要支持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步入小学阶段就很活跃了,当孩子希望把同伴拉到家里的时候,有的家长会非常热情地说:“进来,进来”,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伙伴很好,并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产生强烈的自信和保持交往的兴趣。而有的家长就会比较勉强或干脆拒绝,这无疑使孩子失去了交往和合作的可能。孩子喜欢交朋友是非常好的事情,家长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另外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会出现很正常的吵架、合作不下去等现象,家长不要干预,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让他们慢慢体会被拒绝、被评价、被接纳的感觉,体验解决矛盾的过程,家长也可以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孩子用换位的方法去理解不同的伙伴的思维。
3.要鼓励孩子多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家长应该改变孩子只是闷在家里学习和上网的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志愿者和保护环境等活动,在这样的组织活动中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使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相互促进,端正思想,从而积极地去认识世界。
二、教学方面
1.教师要端正态度,寻求策略
培养合作意识不是简单地将学生绑在一块,而是加以引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成功的愉悦。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小的团队比赛,如有的数学老师在课堂开始前在黑板上出了一些较难的百分比的题目,让两排同学分成两组上去做题,优胜的队有小奖品,两队队员绞尽脑汁,下面的加油声不断,队员们都倍感自己肩负的团队压力和动力,纷纷动用自己的知识去解题,有的急得大汗淋漓,再复杂也要解答出来,这些都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体验。
2.在课外作业中也要积极实践合作学习
在课下的时候,一些比较好的探究题目都是适合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伟大的发明往往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牛顿也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研究在很多时候更需要一种集体的协作。比如很多同学对于种子变化不是很了解,有的老师为了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体验,特意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去校园里种植桃树,这是一个合作时间很长的项目,学生轮流去照看,大家一起寻找促进桃树生长的方法,这种合作的教学探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合作交流中的成功喜悦感。
3.合作是需要指导的
一些教师的探究课完全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老师扮演一个大“学生”的角色,运用具有趣味的工具,还可以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走下讲台亲自指点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涨。而不是准备了一大堆材料让大家合作完成,然后一股脑地扔给学生,以至于到下课的时候教室里显得过于热闹而听不到结束铃声。这样的课程明显就是放任式的合作教学,该提炼的不提炼,该评价的不评价,无疑导致了合作活动毫无目的和章法,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资源。
总之,在当前社会,合作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促进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够帮助他们融入团队,促进其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丁桂凤.小学生团队合作学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