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趋势性表现及其发展方向(2)
时间:2013-10-07 11: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玉佳 点击次数:
如果是心智能量蕴藏丰富的考生,面对如此充满思辨性的话题材料,就如面对可供个人思维自由舒展的巨大精神空间——这无疑就是获得一种凭借语言来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并享受表达满足感和成就感的难得良机。从总体上说,地方卷作文话题比全国卷更具开放性、思辨性乃至异质性。这种“探索话题+开放材料”的命题模式已经持续多年(详见下文数据),愈来愈受到师生乃至社会各界首肯。
其二,高考作文的文体意识更趋明确,“述评”或“评议”成为作文的主流表达。新世纪以来,单纯叙事或记人的传统文体逐渐淡出考生与教师的视野。即使所给材料是事件叙述、情景描摹或细节呈现,其考试旨趣也并不在于让学子对客观性人事再作精致到位的“复现”——至少是为了从人和事出发而再作申论,或者是就表面现象而开发其深层内蕴。广东卷所给的是叙述材料:“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这样的话题材料各地考卷中比比皆是,其特点有二:或者是现象性材料下面覆盖着可供考生深度开发的比较丰富的思想资源;或者本身就是思辨性材料,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待考生深入辨析、有所取舍。因此,这样“话题+材料”的命题形式内在地规定着考生无法以平面化的传统记叙文去完成,而必须以观点为统帅、以评议为方法、以论证为过程的“思想评论体”。换言之,这样的“命题”,即使其中的提示语包含“文体不限”的表述,其实也隐含着明确的“文体意识”或“文体倾向”,并同时也规约着考生依循文体而采用相宜的语言表达即评论。进而言之,出题人文体意识的更趋明确和自觉,正实现着高考作文对长期固守的再现“客观人事”的记叙文的悄然超越,甚至也正在启动着对观点单一、论证过程格式化、思维高度同质化的“应试型议论文”的深刻超越。这与国际流行的美国高考作文(essay)注重考核学子将来学术研究必需的独立评论能力的旨趣,正趋向一致化。需要强调指出:上述所谓“文体超越”将悄然撬转基础教育作文教学的价值支点,引发学子思维品质的深层转型。
其三,高考作文的价值定位更趋合理,引导学子表现和发展理性思辨力和表达力。从上述的引例就可得知,“后命题时代”的作文命题旨在考量学子的思想力和表达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观念高尚、思想健康、语言规范这些传统的“作文套路”里。“命题”时代的作文只有符号化、抽象化的公共主体“我们”(we),而了无灵思洋溢、个性卓越的特定单数第一人称“我”(I)。这种“个人主体”的灵魂被抽空,必致假大空的泡沫作文泛滥成灾,绚丽面具下“人”“文”分离以致对立。而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流行的“给出材料+给出话题+自拟标题”作文类型的数量统计来看,这类自由度大、反全封闭、去全命题的“自主作文”,已经构成一种接轨全球化背景下作文教学普世价值的日益浩荡的主流趋势。近年来,该类作文每年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即2009年12/16、2010年14/18、2011年13/17、2012年14/17、2013年15/18。数据比例表明:历年来各省市的命题研制者似乎心有所约,相当稳定、持续地引导考生向着多元个性、独立表达的新路径、新向度发展,共同推崇每位考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独特思辨力和表达力的全面展示——这早已跨越了传统作文要求考生客观主义、唯美主义地再现太平盛世或粉饰现实世界的旧时代。其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写作元命题:语言表达唯有回归个人主体、回归自我心灵,才可能形成思想力和表达力。这对中国母语文化从感性审美向理性思辨的蜕旧出新,将产生积极的催生价值和显著的先锋意义。
综上所述,2013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水平尽管各地并不平衡、尽管个别话题及其材料略嫌守旧甚至不乏“硬伤”或技术错误,但瑕疵远未掩瑜、趋势令人鼓舞。只要“势”不逆转,就可以对高考作文改革的前景寄予更乐观的厚望。就此而言,透视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性蜕变,无异于见微知著地管窥到中国“考试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深度质变。
二、当前高考作文的不足与改革向度
“后命题时期”的高考作文试题并非完全消除了“全命题时期”所遗留的的负面影响。即使就2013年的“探索话题+开放材料”作文而言,遗憾依然寻常可见。“后命题时期”的实质是尽可能减少“全命题时期”的种种规囿和束缚,而纵观全国各省市的作文考题,潜在的隐性制约依然令考生难于完全自由放飞思维的翅膀。
问题之一:话题材料的限制。请看下例。
1.“沙子和珍珠”(辽宁卷话题):“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材料)
2.“经验与勇气”(新课标卷话题):“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材料)
3.“根据《忧天》写作文”(福建卷话题):“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材料)
这是三份具有典型性的作文“问题样卷”。话题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蕴含着某些哲理可供开发;但是,话题后面的材料尚待裁剪取舍。前两则故事之后,皆有明确无误的“思想提示”,似乎方便了具有惯性思维的考生,但是限制了视野广阔、思维深刻的卓越考生——“提示”乎?规囿乎?难道让考生自己“大悟”、自己“感叹”(“年轻人恍然大悟……,”“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说……”),不是更真切、更深刻、更感人吗?具有同样问题的是福建卷,虽然是诗人顾城的一首完整诗歌,但可以做技术处理,免得“深深地扎进地层”成为现场考生的“共识”,以致鲜活学子最终亦纷纷然“深深地扎进”出卷人的思维陷阱。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