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15 09: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何大吉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运用语言符号象似性理论,对比了汉英视觉诗特殊的编辑版式技巧,分析发现,汉英视觉诗在传递文学意象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主要通过特殊留空、特殊换行以及字词的特殊拆分及合并等编辑版式技巧,传递了诗歌的静态及动态之意象美。
关键词:视觉诗;编辑版式;象似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97-02
一、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最早提出语言符号的概念,指出语言符号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部分组成,能指即人类的语言文字,包括声音和书写两种形式;所指是能指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能指与所指之间具有任意性和非理据性。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逐渐发现能指与所指之间并非是任意的,而是存在内在逻辑联系,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称之为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根据现代符号学之父皮尔斯(Peirce)的象似符三分法,诗歌主要涉及三类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映象象似性以及隐喻象似性。
二、视觉诗的象似性
象似性是诗歌语言的普遍特征,它致力于创造辞格,使语言富有色彩,将其转化为意境和场景,转化为一种活生生、会说话的图画(王寅,2001:339)。视觉诗(visualpoetry)也叫形体诗(patternpoetry),是语言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艺术,它通过使用各种特殊的编辑版式技巧,利用语言符号巧妙的排列组合,充分发掘情感符号的表意功能,呈现出视觉印象来表达诗的意蕴,体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实现其美学价值。视觉诗或模仿现实世界和大自然中具体的事物,或模仿人的经验、情感和思想等抽象的事物,通过符号标记、空间顺序等排版布局给人以一种视觉联想,在适当的情景中,这种空间布局可产生形象作用,形成强烈的美学效果。
三、汉英视觉诗编辑版式技巧相似之处
汉语和英语分属于汉藏和印欧两大不同的语系,虽然在语言表达、思维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中国古典诗歌简约、恬淡的风格,尤其是蕴含丰富民族文化底蕴的意象对西方诗歌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汉英视觉诗在意象美的呈现方面,尤其是在特殊编辑版式技巧方面,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特殊留空/名词并列——距离象似之静态美
对比:马致远《秋思》和庞德(EzraPound)《在地铁车站》
距离象似性指语言表达式之间的距离往往直接映照人的概念距离,或者现实世界中所描写的对象之间的距离(沈家煊,1993:4)。
马致远有一首传世名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大量地运用了“并置意象”,也称”意象叠加”,每一个汉语名词如“枯藤”、“老树”、“昏鸦”都是一幅鲜明的意象画,传递着深厚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景外之致”和“言外之旨”,其象下之意乃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内心悲凉之感。“意象叠加”将两个视觉意象形成一个“视觉和弦”,能形成鲜明而生动的画面感,这种写法在中国古诗中俯拾皆是,诸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星垂两岸阔,月涌大江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
西方意象派诗人吸收了中国古典诗歌并置意象的创作手法并加以创新,将现代都市的意象与大自然的意象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赋予诗歌崭新的现代意义,最典型的便是庞德的《在地铁车站》:
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
Petalsonawet,blackbough.
汉语是以名词为中心的语言,传递着静态之美;而英语是以动词和介词为中心的语言,传递的是动态之美。受中国古典诗歌并置意象的影响,这些被空间隔开的短语单元类似于汉语中的一个个象形字,庞德采用这种特殊留空形式是有意将诗行按照感知层面出现的先后顺序安排,凸现诗人感知的不同层面的叠加,实现意象并置的效果,该首小诗是庞德意象并置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古典诗歌中名词并列的编辑技巧,对以庞德为代表的西方意象派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诗歌创新性地运用单词间特殊留空的编辑版式技巧,有效地实现了因距离象似而产生的诗歌静态画面之美。
(二)特殊空行——映象象似之静态美
对比:宝塔诗和ChristmasTree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