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7 09:3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健 赵春松 点击次数:
师:看来这个还难不倒大家,说明大家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有很高的概括水平。
这是本课的第二环节——“了解‘一段佳话’”,教者主要采用了“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话策略”。此策略的主要特征是“教师提问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思维与讨论”。本环节中,教者实际上是通过让学生写对联的形式,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学生的回答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无法从文本找到现成答案,要在文本事实及自身知识的基础之上加以整合、创造、使用。问题本身并无固定答案,学生的创造往往就是答案。“我思故我在”,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就不能只拘泥于文本,引领学生达到文本或别人的业已存在的理解,而应该努力独辟蹊径,引领学生去发现新的价值、新的理解。
3.练习“推敲”,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思维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贾岛的推敲精神真令人敬佩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推敲精神,来推敲几个句子。
(出示:风(吹、抚)万棵竹,雨(打、润)千朵花。(吹、抚;打、润))
你认为用哪一个更好?
生:我认为用“抚”好,这样写给人感觉风很有感情,而“吹”没有感情。
生:我认为如果是春天、秋天的风用“抚”好一点,如果是夏天、冬天的风,用“抚”就不恰当了。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其实这两句话是一副春联,写的正是春天。
生:我觉得用“润”好。春天的雨嘛,滋润万物。如果用“打”的话,说明是夏天的雨了。
师:是呀,用“抚”“润”不仅写出了春风、春雨的特点,而且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感情和期盼。
实用性思维究其实质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应用的思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工具在于运用,能力重在训练。因此,在语文课堂加强语言表达等能力的训练,是语文的应有之义。本环节,教者依旧采用了“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话策略”,以课文为蓝本,学习其推敲之法,斟酌文字。学生通过“吹”与“抚”、“打”与“润”的比较、品味,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体会到了推敲文字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斯滕伯格说:“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努力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摒弃“学知识”的教学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平等交流的对话平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实用思维的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