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家庭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2)

时间:2014-08-11 14:1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丹 点击次数: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频数分布描述

  在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方面,对生活极其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老年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16%、22.33%、62.73%、10.91%、1.87%。若进行归纳汇总,将极其满意、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归为满意类别,不太满意、不满意归为不满意类别,那么对生活持满意态度、不满意态度的老年人分别占样本比重的87.22%和12.78%,可见,大部分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少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低。

  2.家庭养老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关联分析

  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基本的描述之后,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家庭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及沟通联系的关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家庭经济支持的关联分析

  从家庭经济支持来看,样本中获得来自子女、孙子女及亲戚等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和未获得上述支持的老年人所占比重分别为59.21%和40.79%,获得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的老年人有1 395位,未获得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的老年人有961位。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家庭经济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s=0.050,p<0.05)。

  (2)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家庭日常照料的关联分析

  从家庭日常照料来看,样本中的获得子女的照顾情况为每天、每周二至三天、每周一次、每半个月一次、每月一次、每三个月一次、每半年一次、每年一次、几乎从没有过和其他选项的老年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4.36%、6.28%、8.02%、6.20%、9.38%、10.19%、9.38%、17.28%、4.33%和4.58%。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家庭日常照料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s=-0.042,p<0.05)。

  (3)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家庭沟通联系的关联分析

  从家庭沟通联系来看,当家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样本中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进行每天沟通、每周二至三次沟通、每周一次沟通、每半个月一次沟通、每月一次沟通、每三个月一次沟通、半年一次沟通、一年一次沟通、几乎没有沟通和其他选项的老年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2.10%、12.10%、14.01%、10.53%、12.05%、5.22%、2.08%、0.85%、23.47%和7.60%。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家庭沟通联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s=-0.089,p<0.01)。

  (二)模型分析

  相关统计分析笼统描述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回归模型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具体的探究。在模型分析中,先将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沟通联系三个方面的解释变量进行虚拟变量的转化,逐步放入到二项Logistic回归的快模型中,运用SPSS 20.0 软件,采用Forward:LR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参照类的设置上,家庭经济支持变量以“无经济支持”为参照类,家庭日常照料变量以“其他”为参照类,家庭沟通联系变量以“其他”为参照类,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在家庭经济支持方面,相较于参照类,即未获得家庭经济支持的老年人而言,在其余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家庭经济支持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更高,是未获得家人经济支持的老年人的1.379倍。在家庭日常照料方面,相较于参照类,即选择“其他”选项的老年人而言,在其余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由家人对老年人提供每周一次、每半个月一次和每月一次的照顾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分别是参照类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1.614、2.427和1.885倍,对于由家人每三个月提供一次生活照料的老年人而言,其生活满意度要低于参照类的老年人,是其0.505倍。在家庭沟通联系方面,相较于参照类,即选择“其他”选项的老年人而言,当家人离开身边后,与家人间几乎没有沟通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要低于参照类老年人,是其0.665倍。总体看来,获得家庭经济支持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要高于无家庭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家庭对老年人的日常照顾较为频繁、得到家人更多关注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要高于缺乏家庭日常照料的老年人,与家人几乎没有沟通联系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的假设得到了较好支持,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家庭所提供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沟通联系相关联,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目标所需要的重要方面。第二,从经济支持上来看,获得家庭经济支持的老年人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第三,从日常照料上来看,获得更多家庭照料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往往较高。第四,从沟通联系上来看,相较于参照类老年人而言,与家人几乎没有沟通联系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降低较为明显,与家人保持较好联系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要优于与家人缺少联系的老年人。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为家庭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事业与家庭的天平往往出现失衡,样本中仅有24.36%的子女能够做到每天照料老人,体现出家庭对老年人照料的不足。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进行公共管理、解决公共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养老问题上,可以通过为家庭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的方式来更好地实现家庭的养老功能。如在新加坡的购房的政策中就采取了对于与父母同住的人员在购房上提供政策优惠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家庭养老方式,为家庭实现其养老功能提供了一定支持。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子女的赡养行为进行激励或者惩罚,将子女的赡养行为与其职业升迁和个人发展相互挂钩,为孝敬父母的子女提供更好地发展机会,对于不履行赡养义务、未对老年人提供照顾的子女则对其加以处罚,取消其评优和升迁的机会等。

  第二,提倡敬老爱老风尚,弘扬孝的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新的意识形态、生活观念不断出现,传统的孝文化在当前有所弱化,样本中有23.47%的老年人与离家子女一年联系一次,7.60%的老年人与离家子女几乎不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子女与父母间缺乏沟通交流,对父母的情感需求较为淡漠的现象,也间接体现出在当前社会中的孝文化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在社会中培育一种敬老爱老的风尚。从国际经验来看,作为同样有着孝文化背景的东方国家,新加坡在孝文化的弘扬上为中国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在新加坡,孝的文化观念是从儿童小时候就开始培育的,从小就让孩子们意识到不敬爱老人、不孝敬父母是羞耻的行为。此外,新加坡的政府部门还通过多样化的老年人主题活动、宣传活动来呼吁社会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如“活跃乐龄节”等,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有益于唤起整个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尊重和理解,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使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

  第三,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弥补家庭养老方式弱化带来的空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家庭养老方式在解决现阶段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的过程中仍然起到较大的作用。在当前看来,家庭为老年人所提供的心灵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慰藉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提供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开展多种形式的为老服务、培育老年人互助组织、提倡社会成员的志愿精神将有益于补充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所产生的空间,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将家庭、社区和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由多方合力共同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逐步建立起包括了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社会参与、信息技术、人才供给和服务照顾等系统的综合型养老服务体系,将有益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1-4.

  [2]Yaohui Zhao;John Strauss;Gonghuan Yang;John Giles;Peifeng (Perry) Hu;Yisong Hu;Xiaoyan Lei;Albert Park;James P.Smith;

   Yafeng Wang (2013).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11-2012 National Baseline Users’ Guide,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Peking University.

  [3]魏彦彦.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52-53.

  [4]郭爱姝,张戌凡.城乡空巢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0-52.

  [5]朱冬梅.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8-51.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