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09 09:0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汪翼 点击次数:
二、真相理解
校长思想也意味着对事物及其真相广泛深入的理解。这既是校长自我觉醒的附加值,也是校长的另一份艰辛历练。这使得校长有了正确判断、对待、评价自我和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有了内心的成熟和坚定,因而既能在具体情境层面,也能在系统层面,还能在自我-世界关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校长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事物,但归根到底是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相关人员或人群的问题。那么,思想能够解决问题吗?问题的解绝不是需要权力和利益交换吗?在问题解决背后,是校长对事物真相的理解和洞察。
(一)真相理解就是还原事物本来的样子
怎么评价教师业绩?不少校长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和撰写论文、赛课获奖等简单相加,结果并没有让那些业绩优秀的教师获得应有认可。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像李希贵校长那样回到原点。首先,明确教师业绩的基本内涵是学生成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部增值,区分教师业绩和教师素养的不同。很明显,开设公开课、发表文章、著书立说体现的只是教师素质,而不是教师业绩;其次,明确教师业绩评价和素养评价各自的功能。教师业绩评价,应当促进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素养评价,应当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两者相互联系,但终究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合理的办法就是单独将老师们在学术领域获得的进步以学术素养积分的办法予以汇总,定期给与奖励,激励教师自身成长进步。评价是针对对象满足需求情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既然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那么,评价教师业绩当然就是评价“书教得怎么样”、“人育得怎么样”。因为这是“教师业绩评价”本来应该的样子。
(二)真相理解就是找到事物应该的位置
很多问题远非将其还原至本来的样子就能解决,因为它们总是和其他事物结有某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将其还原至本来的样子,可以解决教师业绩评价这样单一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教师整体评价这种复杂问题。
不少校长认为,既然对教师的整体评价不能单纯看考试成绩,那是不是将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过程评价纳入其中就是科学的呢?事实证明,这类线性思维产物,不仅摆脱不了繁琐、难以量化等操作困难,在深层也难以回避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冲突。认真研究李希贵校长“双向聘任是最大的评价”这一思想,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面对复杂事物应有的综合、系统、相互作用等思想方法。事实上,人群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评价之中,并且,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需要的恰当评价做出反应。教师并不直接生活在一套繁琐的评价指标中,但他随时生活在人们的评价中。评价最好的位置,不是在教师和指标体系之间,而是在教师和他关系最密切、相互作用效果最直接的人群中间。以十一学校的“双向聘任”为例,教师需要以“好”的表现获得团队主管和同事的好评价,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岗位;即使因为团队主管风格的原因,聚集的教师全部都只想以“最低付出”获得自己适合的岗位,但团队内八个级别的待遇差异,仍有可能使团队标准趋于“要获得待遇高的级别应该有比大家高的付出”这一合理默契;即使有教师消极地打算只要保住现有位置就行,但仍有可能其他教师将这个位置列为首选目标。如此,找出有雄心的人、待遇、聘任、可使用的资源等可以影响的事物,并给予可以给与的影响,将评价放到应该的位置,系统就会朝着它应该的方向和样子生长。
学校,是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规定的“自组合”系统。校长,需要这种间接的、与动态复杂系统“相处”的思想方法。
(三)真相理解就是明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校长一旦要解决某问题,这个问题原来涉及的关系退居次位,校长和这个问题的关系突出在前。这时,一切问题、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都转化为校长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因此,李希贵校长告诫我们,“把自己清醒地定位为一位与众人一样平凡的人”。学校并非一个“听从命令的机械传输系统”,学校中也并非只有校长一人,人群中也并非只有校长才有理想、有能力,理想和能力也并非只有校长自己欣赏的那一种。校长既不从主宰者的角度思考,也不从跟随者的角度思考,而是从自我主体和他者主体相互作用的“主体间性”思考——事情除了像我想象的这样,还会是什么样的?所以,李希贵校长说:“把自己想清楚了,可能就有了一个好的管理工作的开始。”
明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保持理性的谦卑。这种谦卑,使校长不再为自己开列一份长长的“美德清单”,将自己从遮蔽、困扰中解脱出来,拥有一份内心的光明、成熟和坚定:自己应该是什么,可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份成熟和坚定,是校长在对自我和教育生活世界的长期思考、探索中渐渐拥有的。
三、现实批判
校长思想还意味着现实批判。现实既有成熟、合理、当然的一面,也有停滞、迷失、衰退、腐烂的一面。校长不仅需要面对和适应现实,也需要在现实中改变、成长、发展。自我觉醒的校长,保持着对现实完整的敏感。思想总是要寻找出路的。现实批判,正是校长为改变、成长、发展的力量寻找方向和出路的方式。
李希贵校长领导十一学校师生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体制种种弊端的变革,大大小小多达几十项,覆盖办学方向、个性化教育、师生关系、学生管理、教材、考试、教学方式等方方面面。每一项变革,都在赋予和创造着教育生活的意义:“创造属于形式的力量”、“拉长教育的过程”、“教育学首先是师生关系学”、“不让他们发生问题……就把这些祸根留给了未来”、“全力打造学生向往的理想学校”……这些意义赋予和创造,正是思想生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将上述变革抽象为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教育的统一性与个性化等理论领域和主题,甚至可以将这些理论主题进一步抽象为“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意义和作为人的完整意义”这一宏大命题。但对校长而言,需要通过现实批判,将宏大命题拉回到现场,在教育生活世界创造丰富细致的意义,也赋予思想真实生动的内涵。
现实,是世界实际存在的状态,是自我想象区别于实际存在的一种明显感受,这种感受的核心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以及对自我存在的规定性。然而,人们总是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又去改变现实——因为,只有人类具有思考的力量,具有审视自我和世界、反思过去和想象未来的力量,具有为思想而行动的力量。人类社会的现实,既有保守也有批判和超越,校长是批判者和超越者。
批判,是对现实的兴趣、专注、审视、改变,它使校长脱离庸俗、麻木、无知觉。它是校长思想的自然表达和存在,是校长思想本身。教育的道德责任是发展人对真理、美好、正义的认识,以此判断自我和社会的美德和缺陷。从这个意义来说,校长的本质就是一种为了学校更加完善、为了学校发生的教育更加完善的存在。校长与现实的关系,是一种“批判性适应”关系。现实批判包含着校长的动机、目的、见识和创造冲动,它既是一种思想的状态,也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是校长与教育生活世界联结的方式,是对教育生活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也是校长自己感知自己存在的方式。
校长思想,意味着经历生命成长的校长,依照角色的全部本质和完整意义实现自我,这一觉醒,包含着对事物真相广泛深入的理解,也选择以现实批判作为自己存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朱光明等.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
[2]李希贵.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J].人民教育,2011:9-18.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