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2 09: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爱民 孙久文 点击次数:
根据子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以得到两个区域对工业品j的需求量分别为:
西部地区代表性厂商利润为:
垄断竞争使得厂商获得零利润,由(9)可以得出企业采取加成定价法则,即
均衡时,劳动力市场出清,从而可以得到企业规模表达式如下:
(3)基本公共服务部门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我们假设在两个地区,1单位的政策资源和1单位的劳动力生产1单位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单位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分别为wL+q和wL*+q*,其中,q和q*分别表示两区域的政策资源的成本。(6)
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初始供给量分别为假设两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长率相等,都为g,则两地区第t期总供给量分别为,结合式(5)中消费者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时,东部地区类似,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地区的价格分别为:
其中,表示西部地区劳动力占总资本比例,=L*/(K+K*)表示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本比例。
4.标准化处理和均衡分析
借鉴FKV(p.54)的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工业品产出度量单位,令am,由此可以简化模型的表达式。此时,Pi=1,工业品价格指数简化为:
其中,(0,1)代表贸易自由度,较低的运输成本?子对应着较大值的。(7)此时所有产品的价格如表2所示。
(1)短期均衡
短期而言,人力资本在地区间不能流动,因此n=K,n*=K*(n、n*分别表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企业数量)。自由竞争使得均衡时企业获得零利润,从而根据式(6)(9)可得:
短期均衡时,人力资本的报酬由式(14)(15)决定,从而式(11)决定了企业规模xi,其他所有变量都内生确定。
(2)长期均衡
人力资本K追求最高的效用水平,因而人力资本的空间流动由人力资本效用的空间差异所决定,其流动方程为:
由式(16),可以将人力资本的长期均衡条件写成:
通过(6)以及相应的东部地区效用水平,可以得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代表性人力资本的效用差异V-V
将(12)(13)(15)代入上式可得:
根据前面各参数的设定,式(17)的第一项表示供给关联效应,表示西部地区具有更低份额的人力资本,从而具有更低份额的工业企业和更高的价格指数,不利于工业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式(17)的第三项表示需求关联效应,表示西部地区更低份额的人力资本,意味着更低份额的市场,从而减少了工业企业的盈利性,(w-w*)小于0,不利于工业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式(17)第二项表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吸附效应,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数量和质量对于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具有重要的吸附效应,从而增加工业企业向西部转移的可能性,可以看到,吸附效应的作用大小与政策资源有关,当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部门拥有的政策资源越多,对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吸附效应越大。由此,式(17)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以上供给关联效应、需求关联效应和吸附效应的权衡,打破了传统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核心—边缘结构稳定均衡的惯例。
三、数值模拟
为讨论均衡的稳定情况,沿用以往新经济地理学传统,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均衡情况进行直观描述。参照Pfluger(2004)、安虎森等(2011)参数设置的优势与不足,本文选取
1.不考虑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情况
此时根据变量设置实际,分别选择=1.20代表高、中、低运输成本的情况。对应人力资本使用份额的各种情况,得到不考虑基本公共服务部门时效用差异曲线数值模拟图,详见图1。
可以看到,当运输成本很高时,效用差异曲线呈单调递减状,对称均衡是稳定均衡;随着运输成本的逐渐下降,对称均衡不断被打破,非对称稳定均衡成为可能;运输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都不稳定,核心—边缘结构是唯一的可能。由此,顺应运输成本下降的大趋势,区域格局也经由聚集、分散的不断演化过程。分散均衡成为稳定均衡也完全可能。
2.考虑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情况
综合考虑基本公共服务部门时,令=3.5,消费者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偏好性略微低于工业品。为考虑分散均衡,分别讨论当子=1.26时的效用差异曲线。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繁荣状况直接关系到分散均衡的稳定性,本文分别选择=0.475=0.425=0.375代表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情况,得到考虑基本公共服务部门时效用差异曲线数值模拟图,如图2所示:
不考虑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情况下,当?子=1.26时,分散均衡是稳定均衡。综合考虑基本公共服务部门,通过上图所示的数值模拟可以看出,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两个地区的效用差异直接取决于基本公共服务部门所占份额,当西部地区所占份额较低时,居民效用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分散均衡成为无稽之谈(=0.375),随着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断繁荣,分散的稳定均衡成为可能更高的效用水平甚至对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具有极强的吸附力,使区域发展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0.475)。
四、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
1.影响区域格局演变的聚集力与分散力
聚集发展是经济发展初期的一般规律,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的存在以及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自反馈机制,使得核心—边缘均衡成为稳定均衡(参阅FKV,2001)。这充分解释了大城市及大都市圈的存在。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聚集不经济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尽管未对收入效应加以考虑,但前文加入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都业已显示分散均衡具有稳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直接提升地区居民效用水平,而且还能对工业企业形成需求,从而形成对工业企业的收入效应,进一步形成对人力资本的吸附效应。(8)
迄今而言,学者分别考虑各种分散因素,并与经典新经济模型的市场拥挤效应一道,成为解释分散格局形成的考虑因子。Helpman(1998)将住房部门引入,考虑到土地因素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认为高房价是促使消费者从大型城市迁往中小城市的重要考量。[14]Eppink,Withagen(2009)提出生态多样性保护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多样性问题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效用水平,从而影响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15]VanMarrewijk(2005)[16],Elbers,C.,Withagen,C.(2004)[17]等构建的新经济地理模型中都充分考虑环境污染的作用,将环境污染作为CP结构的分散力进行处理。还有其他已经考虑到的分散因素,Martin,Ottaviano(1999)[18]和Baldwin,Martion,Ottaviano(2001)[19]将内生经济增长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中,知识资本的形成受到空间因素作用下的溢出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对称结构的稳定均衡成为可能,因而将知识溢出作为影响空间分异的分散力量。
2.区域格局演化路径构建
区域格局的演化取决于聚集力和上述分散力的权衡,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聚集力和分散力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聚集不经济的存在也是分散力日益增强的重要因素。Tobler(1970)提出的地理学第一定律也契合了分散力和聚集力随距离衰减的态势[20],从而为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演化态势奠定了基础,大致而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为一个类似“8”的发展路径,区域发展渐趋分散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如图3。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