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政策研究 (3)
时间:2016-03-17 14:0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国平 点击次数:
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水平不高,给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的构建带来了基础性困难和不利影响,也凸显了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特别是地区合作程度较低给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的构建带来了机制性不顺
京津冀地区科技_体化的构建是建立在区域内各省、市的科技创新合作基础之上的,再上升到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的合作,这需要打造京津冀地区内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但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内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还比较薄弱,即使建立了一些合作制度,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合作活动。从区域合作的整体性来看,更多的是从经济社会合作的视角出发,科技项目合作不多,大多是一些低层次的技术合作;京津冀地区科技合作交流的程度远远不够,在科技创新领域尚未出台一体化或合作规划,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在区域内流动不畅;在产学研合作网络方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体系欠缺有效的制度保障措施,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尚没有形成,没有系统构建区域互动机制。发展规划、科技政策和重大项目等沟通协调程度较低,支持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体系需要健全,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尚不完善,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有待构建,导致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未得到有效发挥,为科技创新_体化的构建带来了机制性不顺。
(四)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特别是创新能力差距给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的构建带来了流动性不畅
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层次及资源稟赋差距较大,科技创新合作存在一定难度。京津冀产业同构和异构现象并存,创新链、产业链、功能链对接融合不够充分,区域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有待提高,高效的产业和技术梯度转移对接路径尚未形成,影响了地区间科技创新的深入合作。例如,北京的电子信息、汽车等配套产品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而不是周边的河北省,北京的科技、人才等优势与河北的资源、区位优势缺乏有效融合,未能形成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功能定位、资源流动共享、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阻碍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一些迫切问题。在京津冀地区范围内,三地的科技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科技投入、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资源稟赋等都存在明显的差距,科技人才、资本、技术、产权等创新要素过于集中,地区内跨省市流动和开放共享程度偏低;京津周边城市能级呈现很大落差,技术承接能力不强,科技成果大多流向区域外,创新合作大多是企业的一种自发行为。如2013年,首都地区技术流向京津冀区域内的技术合同为58668项,而流向长三角地区为72177项,表明京津冀本地的技术消化能力有限。
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层次、资源流动性差及资源稟赋差距较大,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内存在科技梯度差,京、津、冀平均科技梯度系数分别为43.26、5.29、21,北京位于最高的科技梯度水平,天津次之,河北最低以上这些差距导致科技资源在区域内流动不畅、共享性不高,影响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
三、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机制
1.国际层面:积极创立和完善京津冀地区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沟通与协调机制。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必须具有国际视野,需要顺应科技全球化潮流,完善京津冀地区与国际科技合作协调机制。首先,发挥与现有国际科技合作组织的联系与作用,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体化发展的国际合作机制,并成为政府间科技合作组织工作的重点内容;发挥非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组织在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的统筹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中的作用。其次,探索创立专门的、新型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协调组织,专门负责和具体承担有关的科技合作项目的组织、联系和协调,开拓新的合作方式,提高京津冀地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水平。
2.国家层面:构建以科技部门为主导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协调机制,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把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总体布局,需要设立国家级的“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领导协调小组”,专门负责与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等建立联系、协调和指导工作。其次,将京津冀地区整体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区,并设立相应的工作组织,负责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构建及其试点的论证、方案和规划等;强化国家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体化工作的指导,督促在国家层面及时落实,也要在区域内各省、市协调推进。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