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边坡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工程活动的产物,其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根据荷载性质可划分为静力分析方法和动力分析方法两种。目前,关于静力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较多,已趋于成熟,由于动力作用下(如地震荷载)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比较复杂,现阶段的研究还不成熟。
地震作用下边坡主要受地震惯性力及因循环退化引起的边坡材料的剪应力降低的影响,因此,地震时边坡失稳有两种类型:惯性失稳和衰减失稳。根据边坡的失稳原因,目前对于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应力—变形分析,常用的分析计算方法有拟静力法、Newmark滑块分析法、Makdisi-Seed法,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法等。
2.拟静力法
拟静力法由边坡稳定静力分析法发展而来,属于极限平衡理论中的一种,是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最早使用的方法。其实质是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再考虑地震惯性力的作用,即将地震的作用由一个附加的地震惯性力来代替,然后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将所有作用在滑动体的力和力矩进行分解,分别建立滑动体的静力和力矩平衡方程,进而求解滑动体的安全系数。
拟静力法的原理和计算简单,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计算过程中,为了用振动加速度值确定相当于静荷载的地震力,即拟静力作用短暂瞬间的荷载同长期作用的荷载等效起来,对边坡系统做了较多的条件假设和简化,把边坡从超静定系统简化为静定系统;分析地震边坡问题时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原理相同,存在与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中相同的问题,如加速度假定、力不变假定以及失稳方式假定等,这些假定往往夸大了动态力的作用,导致计算结果的失真。另外地震时振动荷载可引起山体的重复加载和松弛变形,也不是拟静力法所能完全模拟的。
3.Newmark滑块位移法
Newmark滑块位移法是以Newmark(1965)提出的屈服加速度的概念为基础的,可计算出地震时滑块相对于不动土体所可能引起的位移。所谓屈服加速度是指使滑块的安全系数等于1时的振动加速度。Newmark指出,边坡的稳定性取决于边坡的变形,而非最小安全系数。变形由应力的时程变化决定,只有在地震加速度大于屈服加速度的那一个时段内,才能使滑块引起变形。但这种变形并不是随时间持续增加的,当地震加速度降低或反向施加于边坡时,边坡的变形就会停止。所以,边坡的永久位移实际上是边坡在地震过程中的累积位移,如果在地震过程中,岩土体的强度没有显著降低,边坡将不会发生进一步的严重变形。
Newmark滑块分析基于如下假定:潜在滑动体是完全刚性的;滑块与滑面间是完全塑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面是平面或圆弧面。其基本方法是将超过可能滑动体屈服加速度的加速度响应,作两次积分即可估算边坡的有限滑动位移。
4.数值模拟分析法
目前,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有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快速拉格朗日元法、边界元
法、离散元论文发表法、刚体弹簧元法、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界面元法和流形元法等。根据各种数值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及原理可知,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和快速拉格朗日元法主要适用于看作连续介质及含少量不连续界面的边坡;离散元法、DDA、刚体弹簧元法主要适用于看作不连续介质的边坡;流行元法和界面元法对于看作连续介质和不连续介质的边坡都适合。
有限元是最早应用于岩土边坡地震反应分析的,而且在岩土边坡地震反应分析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有限元发展的初期,用线弹性模型表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振型叠加法求解动力方程,后来,许多学者从本构模型、计算方法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但是,动力有限元自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不能很好地模拟岩土体中多个间断面上可能出现的错位、滑移和脱开,存在应力精度低于位移精度及不能模拟大变形等缺陷,还有在进行非线性分析时,由于有限元位移元获得的应力精度比位移精度低,可能导致应力判据的不准确以致引起非线性解的漂移等。
离散元法是Cundall把介质看作不连续块体,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提出的。Cundall建立的离散元方法体系以时间步长为变量,对每一块体的运动方程进行显式积分求得系统的响应;通过引入阻尼防止非物理振荡,块体内部的弹塑性变形由块体内部的有限差分网格求出;通过动态的方法求得系统的准静态解。因此,离散元法也非常适合求解节理岩体的动力响应。离散元法弥补了有限单元法的某些不足,但由于它的基本假设是介质为不连续块体,因此,不能将其用于连续介质。
快速拉格朗日法采用差分技术引入时间因素实现了从连续介质小变形到大变形的分析模拟,同时又避免了有限元与离散元不能有机统一的矛盾。采用了与有限元类似的基本假设(连续介质),计算岩土体的应力场和变形场,但又可以解决离散元才能计算的岩体沿某一软弱面滑动和随时间的延续变形逐渐增大的大变形问题,还可以模拟非线性材料的物理不稳定等,因此它同时具备了有限元和离散元两者的主要功能,但是它和有限元同样具有不能模拟含多个不连续界面的岩土体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 (1) : 164 - 171.
[2]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3):83-88.
[3]周桂云,李同春.基于静动力有限元的边坡抗震稳定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10,31(7):2 303-2 308.
[4]洪海春,徐卫亚.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综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增刊): 4827-4836.
[5]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21(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