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民国时期“市政”与“国政”的纠缠

时间:2014-01-02 16:5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涂文学 高路 点击次数:

  摘要:中国的“市政”从一开始就和国家的政治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之中,“市政”在近代中国没有真正独立于“国政”,而是依托于“国政”。事实上,这种模式也的确对城市化运动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纠缠不清的关系实际上将城市作为了政治的工具,抹杀了城市的主体性,市政要独立于国政的理想最终落空。

  关键词:市政;国政;自治

  中图分类号:K258/K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4-0117-05

  一

  中国自古以来,“重乡治而轻市政”。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展,人口已经越来越集中到了城市,各种事务应运而生,纷繁复杂,市政建设提上了日程。传统的市政观念以《周礼·地官》为代表——“凡会同师役司市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这里的“市政”不过是指封建官吏改良集市的事务,是一种附属于“国政”下的“官治”。而现代“市政”观念来自西方的MunicipalAdministration二词,Municipal词义为“属于城市地方自治的”,Administration词义为“行政”。故市政即指城市地方自治的行政。城市市政体系的现代性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就是:市政独立于国政,市民自治而不是官僚治市。1911年11月,江苏省临时省议会通过的《江苏省暂行市乡制》首次提出了市制的概念。1914年,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北洋政府通告里表达了对巴黎市政的崇尚和学习西方先进城市创办中国市政的决心,同时,在反思中国历史时,当局者也认识到,中国古代城市设施也不无发达之处,但“当时未曾把国政市政分开”,“到了前清晚年,都市才一天糟似一天,把一个极好的都城,糟蹋得不成样子。”这时较早提出了中国需要发展独立于“国政”的“市政”的思想。1921年2月,孙科主持颁布了《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市。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市组织法——《特别市组织法》和《普通市组织法》,以中央的名义正式将城市纳入国家行政序列,中国城市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分,从封建行政体系附庸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政治经济社会实体,获得了地方自治和民主政治优先发展的权利。之后,西方市政观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市政的观念、市政学及与市政相关的法学、行政学、政治学都纷纷随着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归国而被介绍到中国。研究中国市政问题、介绍欧美先进市政理念成为20世纪20、30年代的一股思想热潮。这时候,出现了一大批富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市政学者如董修甲、张慰慈、张锐、臧启芳、白敦庸、杨哲明、殷体扬等人,还有一大批在城市建设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官员,如孙科、石瑛、沈怡、吴铁城、刘文岛、朱启钤等人。民国的市政学者们此时信心百倍,誓要在中国探索出一条市政道路。

  不过,中国的“市政”有一个特点,它从一开始就和国家的政治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之中,尤其是随着第一次大革命的展开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市政重要性的认识和国民党的训政理念、建国思路联系在了一起。蒋介石说:“吾人革命之目的,在排除障碍,建立新治,俾民众享受真正的幸福,……建设之事万端,市政最为先务。诚以都市者,人民之所集中,文化于以胎息,政治效用,切进易,民生福利,非此无从筑其基,民权运用,非此无以慎其始也。”也就是说,蒋介石是把市政建设纳入了他的训政计划里,市政建设本身成为其实践训政理念最终实现以党治国的一种手段。一些忠实于国民党的学者也认为:“市政是和人民直接关系的政治,它是改良新社会的思想,提高近代的文化,实现群众福利,与人民以政治调理,养成其运用四权的能力,实现三民主义,走上大同之路的唯一工具。”在市政建设和训政之间的关系方面,蒋小秋说得较为详尽,在训政时期,要“从事民众政治上一切建设训练全班民众,都得到四权的实习和熟练。”这样,人民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就学会了如何履行自己的政治权力,国家才能真正进入到“宪政”阶段。“只要训政时期中。把‘市政’极端开发了,一旦达到了宪政的时期,那种种进步的、完备的、美善的策略,也自然容易做到全部成功了。”许多学者出于对国家全局的思考,也认同了这种思维模式,市政学者董修甲就把市政和国家的大政联系在一起,认为市政关系着中华民国的国基是否巩固。他认为,自民国肇基以来,祸乱相循,政局扰攘,皆因国民不能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所在,导致市政不修。他专门阐述了市政与同家根基的关系:“欲中华民国基础稳固,须使利:会安宁,欲使社会安宁,须使国家土地房宇之地价租价,不致飞涨,土地房产,并无纠纷,卫生状况良好,贫富之间,并不相差太远。而欲达此四种目的,必须举办良好市政。”还有人将市政建设、市民自主意识的提高和民族复兴、国家再造联系在了一起。当时的青岛、天津租界在外国人手里经营时,市政建设蔚为大观,繁盛一时,国民革命军将其收回后,却日益腐败。这种事实使一部分城市主政者认识到,市政建设甚至还关联着国民革命、收回租界、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事业的推进。不仅如此,市政的建设还能够激发人民的民族自尊、为国献身等崇高的感情,1928年上海市展充满了国耻纪念、革命纪念的展览、标语、口号,“你看这些血和泪的文字,都是些伤心的史料,相信谁看了也要激动爱国的思想、民族的概念。”时人高呼:“今日的上海太令人不满意了!虽然他有东亚第一大商埠的美名,然而这是我们不足以自豪的啊!因为它是帝国主义者统治的啊!因为它是帝国主义者建设的啊!正足以反映中国人的懦弱无能,正足以表示我们的奇耻大辱,我们要雪这个耻辱,不仅喊出收回租界的口号便算了事,要万众一心的力争,才能达到收回的目的,更要同心同力的努力建设,要自己培养出来的鲜花,才觉得香艳可爱,才显得出我们自己的本领。”“市政”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种进行爱国教育、革命教育的手段。

  在同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道路建设常常放在首位,在当时那样一个既要建设现代文明又要抵御外侮、缔造现代民族国家的特殊时代,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在学者们的某些散文、诗歌里和一些宣传市政建设的标语里,道路建设,往往和革命、实现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等政治上的含义联系到了一起。如“心火烧炽了旧的世界,心灯指引了美的人生;我们欢呼啊,跑上自由之路!我们高歌啊,走进幸福之门!”“中国国民志气洪,垦荒开野事交通;犁尽世间不平地,大道之行天下公!民行解决,革命成功,人群进化,世界大同,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国国民志气洪,道路普及中央中:国道完成真改造,公路普遍乐无穷!交通便利,革命成功,人群进化,世界大同,青天白日满地红!”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修辞的问题,它反映出当时的思想界和政界确实已经将路政建设和革命需要、政治宣传挂钩。当时甚至有口号高呼:“要使国民革命早日成功,三民主义之早日实现,谁也应当负起筑路的大任,努力的开垦。”中山路、民生路、民族路等以及中山公园在民国大量的出现尤其能说明,当时的国民政府把道路建设和纪念孙中山、向民众表示自己是三民主义的忠实继承者联系在了一起。孙中山逝世五天后,有人就提出:“吾人纪念中山之法,莫如于沪滨国土集资开中山公园,立中山遗像,镌中山遗言,高标三民主义,名其路日中山路,垂誉后世,永矢弗嫒。”1928年8月12日,南京市中山路破土典礼举行,市长刘纪文称修建中山路是“扫除封建工作”的开始,“大道成功,始渐完成总理民生主义中行的问题,总理所着民生主义,衣食住行四者并重,而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第二项,亦谓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诚以道路为人人所共有,其在国家,则犹血脉之在人身。……南京而无完善大道,不惟无以利行者,又何以慰总理在天之灵?此次共筑大道,实秉承总理遗志。建设艺术化之南京,故即以中山名之,示尊崇之意,亦使行此道者咸知先知先觉惠我于无穷也。”路政的政治化,是市政统属于国政之下的最鲜明体现。

  二

  不同身份的集团都是通过自己的“文化想象”赋予城市这座空间以意义,城市执政者将城市看成自己进行训政、实践三民主义的场所,市政学家将城市视为实现自己现代市政规划理念的场所。在当时的中国,拥有最多社会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往往还是掌握政权力量的官方机构。最后,总是拥有最多社会权力的集团能够最大程度掌握这座空间,塑造出符合自己意志的城市文化。而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时代,中国肩负着实现现代化,建立富强文明的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当时最大的政治,不可能有某种思想学说脱离这种政治。市政建设的理想本身就是当时的统治者和市政学者探索动员民众、整合各种资源进行现代化运动、建立现代国家的一种尝试。中国的市政学者多是从国家本位出发而关心市政,这一点和西欧城市市民纯粹从城市本位出发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市政建设的实践中,市政学者们在许多问题上都和执政者们保持了一致,“市政”在近代中国没有真正独立于“国政”,而是依托于“国政”。在事实上,以革命理想动员民众的献身精神,以革命带动城市建设的模式也的确对城市化运动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市政建设运动正是随着国民革命的开展而兴起的,如中山公路就是省港大罢工期间由工人们修成的。在第一期计划中,约3000名工友参加修建工作,每人仅有津贴两角,却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期计划;第二期计划中,正值响应国民政府南伐和北伐声势,工人群众踊跃参加,肩扛输送,中间由于经费几度波折,至1929年9月竣工,筑路时间不过6个月,“此路之兴筑,原承廖先部长之指导,复为我省港罢工中之伟大荣誉。”在北伐战争期间,随着北伐军底定大江南北,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市政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蒋梦麟形容后来成为了政治中心的南京“充满着拆除旧物,建筑新厦的精神。……每月都有新道路和新建筑出现,到处在发展,而且是急速的发展。”郑州本为通商巨埠,由于连年战争,以致市政荒废,城市狼藉,“幸值北伐成功,训政开始,市政府成立,历任市长积极建设,惨淡经营……为期未一载,而已规模毕具,形式一新矣。”沈怡任青岛市长期间,教育建设的五大目标里第一个目标就是“培植国家思想”,“青市的教育建设已无微不至。其中皆含有训练民众组织民众的意义。沈氏每论及中国国民性,即以贫穷无知,一盘散沙为憾,所以他对于公务人员、学生、工商界、金融界,以及任何国人集团,时时勉以努力求知,团结一致。”时人总结其治市模式:“经济建设有推动文化的意义,文化建设发展经济的功用,二者皆以政治力量促成,即政治经济文化之三位一体,亦即沈氏之所谓‘政教合一’及‘卫养教’的特殊程序。”在一个由惯于散乱、苟且的乡治社会走向崇尚法纪、效率的市政社会的过渡时期,没有政府力量的推动和依托于政治信仰的思想动员,市政建设是不可想象的。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