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5 11:3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勇 点击次数:
“字字句句好似称量而出”,[7]这是朱自清对闻一多诗歌语言的称赞。同样,朱自清也很注意散文语言的艺术锤炼,一字之立,几经推敲,往往简约警策,画龙点睛。以梅雨潭的“绿”描写为例。“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颜色,可视而不可触。但朱自清笔下的“绿”变成能触动的有生命的物体。“心随着绿的潭水摇荡”,作者却说:“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这一词序的变化顿时使“绿”活起来。作者用了一连串拟人化的比喻来写“绿”:她松松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少女的心……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啊。……这使我们不仅看到了“绿”,而且能触到“绿”。可见,他的散文语言不但富于表现,而且还很鲜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段话:“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然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8]朱自清作为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笔就像一只万能的神棒,不论什么题材,到了他的笔下,便能幻化成优美动人的散文。人们不但为他的散文所体现的真情所感动,更为散文完美的艺术特色所折服。正是这完美的艺术特色使他的散文成为千家万户传诵的“美文”。正是这完美的艺术特色给人们带来无限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摘自《朱自清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5月第二版110页。
[2]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摘自《古代文论名篇选读》,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165页。
[3]丁玲主编的文艺月刊《北斗》,1931年12月
[4]朱自清:《山野掇拾》原载《我们的六月》,1925年6月9日。
[5]朱自清:《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八问》见《朱自清先生年谱》。
[6]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见《文艺报》,1982年第5期。
[7]屈毓秀:《试论朱自清和他的创作》摘自《朱自清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164页。
[8]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部分第56节,摘自《古代文论名篇选读》,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516页。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