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4 11:5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悦 点击次数:
摘 要:子路的形象一般被认为是冲动鲁莽,孔子也经常用“鄙”和“野”评价子路,但是根据杨伯峻《论语词典》的统计,子路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81次。并且子路在《史记·仲尼孔子列传》中的篇幅也仅次于子贡。这些都显示着子路形象肯定有待发掘的地方。本文根据子路在《论语》中的言行,将从善于政事、尚勇果敢、好学重实践、敢于直言敢于质疑四个方面进一步论述子路的形象。
关键词:子路 论语 形象
《史记·仲尼孔子列传》中记载:“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在《侍坐》一文中的形象常被定义为是:冲动、莽撞。但这不完全是子路的形象。《论语》一共20篇,其中14篇都涉及子路;共539章[1],共有40章提到了子路。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路的篇幅也仅次于子贡。这些都显示着子路的形象不仅是冲动、鲁莽,肯定还有很多未被挖掘的地方。
一、善于政事
了解学生的莫过于老师。何况是孔子这样伟大的老师。“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2]孔子虽然无法回答子路是否仁,但是却指出了子路的政事才能。且在《先进篇》中,也说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这样前后应证也表明,子路并非在个人理想上狂妄自大,在他的政治前景和政治能力方面,老师也是给予肯定的。“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4]这是面对季康子时,孔子所给出的答案,孔子用“于从政乎何有”的语气,再次印证了他对子路在政事方面的信心。不光是孔子高度评价子路的政事才能,连后世《论语》的编订者也认同这一点。在《论语·先进》中的第三章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董楚平先生将这一章看为光荣榜,并说:“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孔子圈定,因为十人都称字,不称名。根据各方面资料考察,这份光荣榜最可能编订于孔子初逝、《论语》初编之时。”[5]对于政事,子路不是天生习得,而是努力学习得来。在《论语》中,子路问事鬼神,问政,问成人,问事君,问君子。在向老师请教的过程中,政事也占很多。子路在政事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门的认可,那么学习的效果如何呢?事实证明,在孔子周游列国之前,子路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成为季氏宰。在周游列国之后,在卫任职。由此可见,子路这种游刃有余的政治才能是随处可见的。
二、尚勇果敢
如果说“善于政事”是子路能力方面的有力体现,那么“尚勇果敢”则是他性格上的鲜明特征。上文提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孔子从正面既证明了子路的从政能力又点出了子路的性格“果敢”。孔子不仅是在表扬子路,更是对子路的性格予以肯定,同时,又会在子路“闻之喜”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6]子路听闻之后很开心,认为老师出行就带他一人。孔子为了打压子路膨胀的心又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7]对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这句话,历代学者都认为勇为“勇敢”,而对“无所取材”则有着很多见解。杨伯峻先生认为“无所取材”为“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呀!”李泽厚先生认为“无所取材”为“就是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钱穆先生认为这句话应是“没处去弄到这些木材”。南怀瑾先生和李零先生都同意这种说法。董楚平先生认为这是“不善于取舍的意思”。虽然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是前半句的解释却毋庸置疑。个人的性格特征造就了一个人的气质。“子路,行行如也;”[8]行行,刚强的样子。故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了孔子的担心,“‘若由也,不得其死然。’”[9]在《论语》中,子路也会依据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向老师提问“君子尚勇乎?”[10]孔子赞赏子路有勇,但更希望子路将勇与义更好地结合,因此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1]“勇”在不同人的身上所体现的是不同的特质,对子路来讲“尚勇果敢”则最为贴切。
三、好学重实践
子路位列“孔门十哲”。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弟子受业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12]故而,子路既是一个六艺具备者,又是一个好学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3],孔子的教诲在子路身上是产生了持久效力的。诚然,在《论语》中记载子路向孔子请教学问的地方有很多。根据“某人问某事”的形式做一统计。使用这种形式的弟子有子张、子路、樊迟、颜渊、仲弓、司马牛、子贡、子夏和宪问。其中子张共问6次,子路问五次。表格如下:
以上表格列举了以“某人问某事”形式的次数和内容,但也只是弟子与老师之间交流的一部分,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弟子们的疑惑更多地表现在为政为人方面,更多地注重实践方面的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4]《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按照重要性的安排,“实践”被放在了首位。学然后进行见习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15]孔子自谦学问上是与他人差不了多少的,但是在实践方面自己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再次证明了孔子重视实践,同时子路也遵循老师教诲更强调实践。“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6]而且在实践问题上,还与老师有过争执。子路叫子羔做费宰,孔子认为子羔并没有具备成为费宰的能力就让他去实践,这是在害人家的孩子。而子路曰:“有人民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7]子路提出自己的理论,认为可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实践出真知。然而孔子却生气地发表了“是故恶夫佞者”[18]的见解。虽然孔子是在批评指责子路的,但并没有提出反驳意见,可以推测子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得孔子只能以“佞”来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