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杂合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文学翻译中所有的译文和一部分原文都是杂合的。这种杂合的特点不仅影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而且还有助于纠正人们一些错误的翻译观念以及对文学翻译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从而加深对文学翻译的理解。
关键词:杂合;文学翻译;原文;译文
杂合(hybrid)是当前文学理论,尤其是后殖民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术语,用来描述殖民和后殖民时期的一些文学和文化现象,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无独有偶,一些翻译学者近年来也频繁地使用这个术语。这并不奇怪。翻译和殖民活动毕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会引发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且,文学理论中所讨论的杂合也对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杂合问题受到如此重视的今天,无疑有必要对文学翻译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不过,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也不够深入,与杂合在文学翻译中的普遍性很不相称。因此,对这一问题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首先看一下“杂合”这个术语在一些学科中的使用情况。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记载,“hybrid”这个词十七世纪就已开始在英语中出现。一开始主要用在生物学领域,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汉语中一般翻译为杂交,如杂交水稻或杂交牛羊等等;后来电子学等其他自然科学的学科也使用了这个概念,如hybridcoil、hybridrock等。“杂合”在这些学科中都是指具有了发生交流的两方的特点,但又与两方都不相同的混合体,而且这种混合体还具有其母体各方不可比拟的优点。
再往后,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也开始使用这个概念。首先是语言学使用了这个概念,主要是用于“hybridword”和“hybridlanguage”等术语中,指综合了多种语言特点的新的语言,或是释为“consumersfrom14to24yearsold”。据此推算,GenerationY当是指在1976-1986年之间出生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出生时间跨越两代(约在第十三代后期到千年代前期之间),因此,严格来说,GenerationY并不能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代人,而只是对当下年龄在14岁到24岁之间的那些思想大胆前卫、勇于开风气之先(trend-setting)的年轻人的总称。“Y”的含义,既可做表示“第二(如果视X为第一)的符号”,也可视为“第二未知量;变量”,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将其看作是对GenerationX的顺理成章的模仿。但亦或另有深意,作者眼界不广,还望有识之士指正。包含有多种语言成分的词汇等。虽然这些杂合的语言现象曾一度被有些人认为是对语言的污染,但也有许多学者为之进行了辩护,肯定了“洋泾浜语”(pidgin)和“克里奥尔语”(creole)的正当t性及表达能力。杂合在语言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承认。
不过,还是文学理论对这个概念运用得最频繁,造成的影响也最大。一些研究现代主义文学的学者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巴赫金把“杂合”定义为“单个语句界限之内、语句的范围之内两种社会语言的混合,两种被时代、社会差别或其它因素分开的不同的语言意识之间的混合”。具体来说,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语言内部的杂合,指语句或文学作品的表面意义、话语方式等因素与隐含的言外之意、话语方式的杂合,也就是一个话语单位内不同的音调、意识、意义等的杂合;另一个是语言外部的杂合,指“两种语言的混合,两种不同的语言意识的相遇”。在文学作品中,杂合则具体表现为“多语现象”,并也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语言本身的多样性,即所谓的“全语体性”,指“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切可能有的语言语体、言语语体、功能语体、社会和职业的语言等”;另一个是多种语言的混合,因为他认为,“外国语也能成为描写的对象”。在他看来,杂合或是多语现象的意义在于“为语言带来深刻的批判态度”;在杂合的作品中,“语言无不取得了一种新的质,变成完全另一种东西”。也就是说作品也具有了更强批判力和感染力。另外,这种杂合还可以“把中心话语霸权所掩饰的文化冲突与紧张的本质予以还原,在话语与话语的对话、交流中,化解矛盾与冲突”,因而具有政治上的积极意义。
后来后殖民文学理论也频繁地使用这个概念。国内学者一般只介绍了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其实很多西方学者都对杂合问题作过研究,出版了很多专著和论文集,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尽管学者们还没有对杂合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他们的论述来看,所谓“杂合”其实就是不同语言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最后形成的具有多种语言文化特点但又独具特色的混合体。前面提到的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就是杂合在语言上的表现。在许多研究后殖民理论的学者看来,只要有殖民运动,就必然会有杂合的现象,因为“殖民主义必定会引发文化的冲突,不会产生截然分开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而是会促使杂合体的产生”甚至即使没有殖民运动,只要有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也必然会有杂合的现象,如当前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杂合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杂合的形成也不是单向的。不仅殖民地的语言文化会变得杂合,宗主国语言文化杂合的特点同样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殖民地或弱势文化中的居民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杂合的现实,在很多情况下杂合还都是他们自觉的选择。巴巴曾以印度居民阅读《圣经》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他们的这种主动性。这些居民既不全盘接受《圣经》的教义,也不完全放弃自己的传统,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选择。他们所信奉的其实是殖民者的宗教和传统宗教的杂合。在学者们看来,不管是客观形势造成的杂合,还是这种经过主动选择而形成的的杂合,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一方面瓦解了宗主国和殖民地,或西方强势文化与第三世界弱势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处弱势的文化逃脱殖民或西方权威的压迫提供了一条生路,另一方面也使西方或宗主国的居民感受到自己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在自己的文化中不断迷失。这样杂合又成了使“西方地方化”的一种手段。
在文学方面,杂合则主要表现在多语文本中,即同时使用多种语言成分的文本。这种文本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殖民地或弱势文化作家用当地语言创作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家写作的重要意图之一就是要填补由于他们的母语及当地文化退化或失落而留下的空间,因此他们就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努力包容各个层面上不可避免的混杂性”。这样他们的作品中除了当地语言的成分之外,往往还会有一些外来语言的成分另一类是殖民地或弱势文化作家用西方强势语言创作的作品,或移居西方的殖民地作家的创作。这些作家的创作语言往往不是自己的母语,所写的内容大多也都是殖民地或第三世界弱势文化的现实,所以他们的作品必然也会包含有许多其它语言文化的成分。这些多语文本无疑都具有明显的杂合性。在很多学者看来,这种杂合性也具有了上述消解对立、颠覆权威的功能。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