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14:0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章辉 点击次数:
四
最后,我们以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为例,看看文学理论写作与知识生产的另一种可能维度。细读本书,发现其具有如下区别于中国文学理论教材之处,一是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互释。对于文学理论的每一问题,作者都从文学现象和文学史实出发,以文学史实引证文学理论进而解决文学理论问题,这一点与中国反本质主义文学理论只是转述文学理论,而不是从文学现象、文学史创造文学理论大不相同。作者在文学史和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说明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理论问题的细微难解处,比如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作者都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正因为联系于文学史实,作者的理论解决就充满辩证性和深刻性,没有流派理论所通常具有的片面性和偏激性的弊端。二,论据的编排与确定。对此,我们所有的文学理论教材都没有写入。这部分主要介绍文本校勘、训诂、版本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这些是文学研究的基本的准备工作,在文学理论教材中介绍这些内容实属必要。在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而中国的文学理论多为文艺学学者所书写,这就造成了文学理论与具体的文学史研究的脱节,学科分割导致了文学理论内容的缺失。三,韦勒克特别重视本民族的语言文学,他以一章的篇幅联系英语文学史讲文学史哲学问题中国的反本质主义文学理论几乎没有引用文学作品,纯粹是文学理论的演绎,更没有本国文学史实的支撑,这就缺乏学术的本土意识,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文学理论的民族性和价值性没有得到体现。四,韦勒克大量介绍吸收了学界成果以解决文学理论问题,文学理论问题的复杂性被揭示。引荐学界观点的好处是,文学是非常复杂的生命现象,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视角可以多维度地切入文学的各个层面,文学理论问题因此获得了多元思维的透视,其解决就可能祛除褊狭性,这一点是韦勒克区别于中国文学理论的最值得注意之处。大量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以解决文学理论问题,这并不表明本书没有自己的立足点。韦勒克是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于文学审美性的坚持从文学史实和文学研究方法的客观评价中引申出来,因而对理论问题的解决就很具有辩证性。从行文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特别突出自己的主张,没有象中国某些文学理论那样一以贯之地以某个观点贯彻文学理论的系列问题,而是对各种文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尽量作客观科学的评述。这就展现了文学理论写作的一个新的维度,文学理论教材可以更为开放地把各种文学观点和文学研究方法放置在一个平台上,这是由教材用于知识传授和展示问题的复杂性这一功能决定的,也是教材区别于学术专著的地方,而仅以一己的观点贯穿文学理论始终就有可能遮蔽文学的复杂性。中国的文学理论教材之所以不愿意吸收学界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其原因一是编者惯于以真理传播者的姿态把自己的观点传授给学生,而不擅于展现文学理论问题的复杂性以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韦勒克的这种写法需要对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学科分割的中国大学文学系,这一点难以做到。三是他人的学术观点可能淹没和挑战自己的观点,在学界生态环境还不健全的中国,大量引述他人的研究成果对于许多人还是很困难的事情。
对照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书写,文学史实的缺失导致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和文学理论的抽象化,同时,脱离了文学现象的文学理论的阐释效力是值得怀疑的。应该说,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界的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分割的弊端,王一川是很清醒的,他的《文学理论》的突出之点正是试图弥合三者的裂隙,其感兴修辞论的文学本质规定是建立在长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实践的基础上,也体现了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精神。正因为结合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作者才能够提出新的文学假说,但相比韦勒克,王本没有借鉴文学研究界的相关成果,这就削弱了其理论本身的阐释效力。细看作者的批评策略和理论演绎可以发现,感兴修辞批评是中国当前非常流行的文化批评,它把文学文本放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即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看中国人的特殊想象和体验,其主要策略是把中国现代文学文化放在与西方和中国传统的冲突中去考察中国人的现代审美心理和生存境遇,把文学看成中国人现代生存处境中的想象性认同体验的表达,“现代性”、“中华性”是其核心概念。我们看到,这一批评模式运用于具体文学作品屡试不爽,无往不胜,文学所表现的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成为其批评的着眼点,但文学所表达的性别、阶级、民族等文化内部的矛盾问题被忽视。因此,感兴修辞批评不同于西方盛行的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核心命题和分析方法没有纳入其中,文化研究最可宝贵的政治性和批判精神在中国就可能沦为无关痛痒的文化评说,这种中国式的文化批评很可能因为无视现实矛盾而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操作程序。
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文学理论纠缠于政治意识形态,其中意识形态性的理论是先在的,文学作品是权威理论的印证,文学理论教材只是系统化地编排权威思想,文学理论的知识创新无从谈起。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的启示是,文学理论的书写需要多方面的学养,需要对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学和文学理论有深刻领悟并广泛吸纳文学研究的学术成就。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没有文学现象和文学史实,文学理论就不可能存在,而没有对于文学现象的多维解读,文学的奥秘和文学理论的复杂性就不可能呈现。在今天,理想的文学理论书写应体现如下原则:一,文学理论的着眼点是文学,文学理论要揭示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的最重要特点。必须面对变化了的文学现象,根据新的文学现实和文学思想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提出新的解答。二,文学理论建基于文学现象和文学批评。相比前人,新的文学理论应具有更大的阐释效能,新理论既要能解释新的文学现象,也要能阐释文学传统。三,具有世界眼光和本土意识。新的文学理论既能够面对和解释中外文学现象,也要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文学语言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铺垫了文学理论的民族性。四,吸纳中西文学思想和文学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文学思想,不断改变理论认知范式。五,文学理论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普遍性和科学性保证了文学理论的洞察力和思想深度,也是文学理性思维的哲学性所需。六,体现人文性。文学理论要关注现代性处境中的人的存在,批判各种异化现象维护人的自由,并以新的视野审视中外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发掘文学活动的人文性。七,文学理论要突出文学思想的个人性。文学作品是凝结着独特生命体验的个性化艺术,文学理论来自文学的个性化阅读,其中凝聚着论者对文学的独特感悟。正是个性化构成了文学思想的多元化,文学思想的多元化塑造着丰富的生命意义。八,远离意识形态致力于纯粹知识的寻求。与权力话语保持距离是中国文学理论写作特别需要注意的。九,文学理论要具有时代先锋性。文学理论应该对时代出现的问题和未来的趋势做出理论解释。十,作为教材要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理论提炼于作品,作品要在理论视野中予以观照,文学理论与文学现象构成互释。以上只是理想的文学理论的书写原则,文学理论的现实形态则是精彩纷呈,而这种精彩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5页,第57页。
2.盛宁:《卢卡契思想的与时俱进和衍变》,《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
3.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第471页,第25页。
4.这也是西方文学理论教材值得借鉴的普遍特点,比如德国史蒂凡·诺伊豪斯著《文学理论概论》(阿·弗兰克出版社2003年版)设一章“德语文学史的基本特征”讲德国文学史(参见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翻译的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目录)。这里文学史与专门的文学史讲述不同,更具理论化特征。
5.在《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的第346页,王一川批评了中国文学研究界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分割现象。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