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08 13:4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晨刘风山 点击次数:
四、总结
约德一家为追求心中美丽,富饶的“希望之乡”,跋山涉水来到了加利福尼亚,等待他们的却是压迫,饥饿和死亡。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雨水不停地下着,一滴一滴地侵蚀着他们绝望的心灵。他们仿佛感觉到死亡正离他们越来越近,心中的天堂变成了人间的炼狱,被颠覆的美国梦正一步一步地吞噬着他们。然而被罗撒香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垂死男子不正就是约德一家的象征,整个西进的俄克拉荷马州佃农的象征,甚至是挣扎在死亡线上千千万万的美国大众的象征。当以罗撒香那神秘的微笑结束整部小说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之美的崇尚与赞扬,让读者的心瞬间平静下来,真正地达到了颠覆与抑制的平衡美。
[参考文献]
[1]斯坦培克著;胡仲持译,愤怒的葡萄(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07.
[2]JohnSteinbeck原著;刘红霞翻译,愤怒的葡萄(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
[3]郭平,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艾凡赫》中汪巴人物形象(J),文学教育,2010,09.
[4]黄安平,段丽琴,人性的升华解析《愤怒的葡萄》中的人物形象(J),九江学院学报,2008,05.
[5]温碧霞,《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8,10.
[6]王玉明,折中的斯坦贝克:解读《愤怒的葡萄》(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5.
[7]张进,论福柯解构史学对新历史主义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3,05.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