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解读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与感伤

时间:2014-03-18 11: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姜良琴 点击次数:

  摘要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大多弥漫着颓废和感伤的色彩,本文试从郁达夫的作品映射了时代沉沦的悲剧,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彰显其内心的绝望,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体现了城市边缘人的生存困境以及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与感伤的积极意味这几个方面着手,解读郁达夫式的颓废与感伤。
 
  关键词:郁达夫颓废感伤作品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大多以苦闷、忧郁为主题,弥漫着颓废和感伤的色彩。许多人认为其作品中呈现的颓废与感伤彰显了郁达夫思想的消极,甚至认为他脱离了时代前进的轨迹,然而正是这样一种颓废伤感的文风,给现代文学艺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郁达夫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了丑恶、虚无乃至绝望,他的内心是痛苦而紧张的,这种紧张与痛苦,只有通过消极放纵的感官本能才得以消解。他将自己深沉的悲苦情结倾注到作品当中,书写人物在都市里的苦闷,人物的欲望挣扎,表达出世纪末的颓废病与伤感以及无法获得救赎的悲哀,使作品呈现出颓废与感伤的色彩,以颓废感伤的情感深入读者内心深处,震撼读者的心灵。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与感伤与当时特殊的时代氛围有关,更是其本身所特有的内在气质表现。
 
  一郁达夫的作品映射了时代沉沦的悲剧
 
  郁达夫开始创作小说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郁达夫身处日本,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野蛮行径,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孱弱民族的国民受到的深深屈辱。在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创作的小说中对此也作出了细致地刻画与生动表现。在那个群情激荡而又动荡不安的时代,各种势力在“十里洋场”跌宕起伏。洋场上海的风光与堕落,表现在郁达夫的作品中,即是感伤颓废的抒情,而在这颓废的背后,是深沉的不可挽救的孤独与绝望,是一种典型的世纪末的颓废病与时代病。郁达夫在《怎样叫世纪末文学思潮?》一文中对世纪末的颓废思潮进行了如下表述:一些身处世纪末的人的肉体上具有传统道德破坏性的疯狂病症,他们神经衰弱、意志力薄弱、喜怒无常、好矫奇而立异,耽淫乐而无休。世纪末的病症在文明烂熟的都市里比比皆是,而由都市产生出来的近代文学,也沾染上了世纪末的颓废色彩,形成世纪末的文学思潮。在郁达夫的作品《沉沦》中,中国青年留学生饱受日本歧视,独自承受着所有的孤寂与痛苦。他心里的痛苦无法释放,青年人该有的性欲也得不到满足,他的性苦闷与日俱增。他精神失控,自我忧郁,他用金钱去满足自己的性欲。在主人公的身上,有明显世纪末的病症,中国长期封建礼教下的性压抑导致主人公产生性变态,他的性苦闷其实也是生的苦闷,主人公对性苦闷的宣泄方式体现了封建伦理体制的沉沦,还与祖国民族的贫弱联系在一起,最后他在自责忏悔中走向绝望的境地,痛苦地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的绝望呼喊。郁达夫对“色情”的描写,是在艺术中正视并讨论人的自然天性的一种尝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彰显其内心的绝望
 
  颓废是郁达夫小说作品中的主旋律,不仅映射了时代沉沦悲剧,也是传统士大夫精神遗留以及“五四”特殊时代氛围影响的结果,更与郁达夫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处处彰显新旧文化杂糅并成的状态,颓废便是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交流所带来的一个“不甚健康”的产物。随着“五四”文化的逐渐沉潜,曾经一度让那一时代青年为之信仰的理想以及文化影响日益式微,感伤颓废一度笼罩在“五四”青年的心中。上海那个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销金窟”,和“不夜之城”,给无数青年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诱惑。而租界化时期的上海,又充满着不安定感,使人难以产生文化归依感和归属感。精神家园在上海租界那一片光怪陆离的地域风雨飘摇,那里有着最自由的空气,商业文化极其发达,意志薄弱者偏向于自我放逐,易产生极端的个人主义。“惘惘的威胁感”的存在,造成了都市化上海时期的一幅典型的世界末颓废画面。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作品《魔都》里,对此画面进行了深刻地表述:“站立其间,我欢呼雀跃了起来。晕眩于它的华美,腐烂于它的淫荡,在放纵中失魂落魄,我彻底迷失在所有这些恶魔般的生活中。于是,欢乐,惊奇,悲伤,我感受到一种莫可名状的激动。这是为何?现在的我不是很明白。但是,牵引我的,是人的自由生活。这里没有传统,取而代之的是去除了一切的束缚。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只有逍遥自在的感情在活生生地蠕动着。”正是在此时代氛围里,郁达夫以天性的忧郁、感伤、脆弱和孤傲抒写了一部部令人愁肠百结、爱恨交加的感伤小说。在郁达夫眼里,“五四”的激情突进已经成为往昔过客,而那一时期以“东方巴黎”著称的上海,尤其是上海租界区的繁华堕落与作家逼仄、狭窄的亭子间、弄堂间生活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比照。1913年初,郁达夫从上海去日本的途中,曾在上海逗留了几个月,几个月的停留,“上海的颓废”就使他“有点把持不住”,“性的启发,灵肉的交哄”,在他心里“起了发酵的作用”。上海租界的颓废空气表现在作品中,即作品充满着浓重的感伤颓废情绪。对山河破碎、家园破灭的惨痛情景,郁达夫感到了更大的幻灭感和绝望感。目光所触及的一切,皆是痛苦和失望,于是郁达夫只能以文人的方式去书写,用一种痛苦绝望的感伤笔调,宣泄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压抑。郁达夫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描画出那个时代人物的精神特质,即是孤独感伤、愤世嫉俗。他们想拯救社会,但又遭到社会的排挤,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又不能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性格上又大都怯懦,于是,只能消极以避世,采取种种消极方式表达自己绝望的反抗:沉湎酒色、放浪形骸、自我麻醉、悲观厌世,甚至自戕,他们用放浪的行径宣泄自身对现实的绝望,最终不是被毁灭就是被恶势力吞噬。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群,是时代造就的悲剧。这些悲剧性人物,犹如站在沙漠中呼喊,回应自己的,只有空荡荡的回音。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孤独的,他们与统治阶级、庸众、社会、传统格格不入,诸如《沉沦》、《采石矶》等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人公,他们忧国伤时,却找寻不到知己,由此产生深深地孤独感。面对失败,他们唯有感叹:“在这茫茫的人海中间,哪一个是我的知己……我只觉得置身在浩荡的沙漠里!”反抗的自觉意识被深深地压抑在这低调的情感后面。郁达夫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颓废情结,并非是因为其厌弃人生所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其对人生充满热爱,才会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其内心的绝望,作品颓废的外壳下蕴含着他炽热的反抗火苗。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