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莲池》(3)
时间:2014-03-20 13:1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冉淮舟 点击次数:
在我正式调入铁道兵文化部之前,即听说时任铁道兵政治委员、抗战时期曾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吕正操将军,倡议继承冀中王林、孙犁、梁斌等前辈作家的优秀传统,繁荣发展平原文学,他要我参与这一活动,也是批准我调入铁道兵的一个原因。吕正操将军在冀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当我把这一倡议向纪久讲了以后,他很振奋,表示一定要响应吕正操将军的号召,《莲池》义不容辞,要有所作为;这样做,也会给《莲池》增添光彩。于是商定,推出“作家与冀中”系列访谈录专栏,将冀中抗战经典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生活原型、作者经历以及成书过程详尽展示,用访谈的形式记下鲜为人知的文学史料,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阅读这些作品。我和纪久都认为,完成这一写作任务,刘绳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冀中人,当时正为聂荣臻元帅整理华北敌后抗战回忆录,对抗日战争,对冀中平原和从这里走出的作家比较熟悉。纪久还提出,请吕正操将军写篇序言最好。我说,努力争取吧。
刘绳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写作任务,相约解放军报社记者刘波参与,并且立即着手工作,纪久协助联系梁斌、李英儒等同志,我协助联系王林、孙犁等同志。采访文章很快便一篇又一篇写了出来,陆续在《莲池》刊出。
《?骉东方?骍与冀中生活——访作家魏巍同志》,刊发于《莲池》1979年第三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访作家李英儒同志》,刊发于《莲池》1979年第四期。
《生活在李向阳们中间——访作家邢野同志》,刊发于《莲池》1980年第一期。
《为兵歌唱的人——访作家徐光耀同志》,刊发于《莲池》1980年第二期。
《心潮悲壮话?骉赤夜?骍——访作家路一同志》,刊发于《莲池》1980第三期。
《作家梁斌在冀中》,刊发于《莲池》1980年第四期。
《往事的回忆——访作家张朴同志》,刊发于《莲池》1980年第五、六期合刊。
《战火中的孙犁》《在王林的记忆里》《杨沫的怀念》等篇,在《河北文学》《长城》等刊物上发表。
这些作家访问记,结集为《作家与冀中》一书,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吕正操将军于1980年12月写了一篇序言,刊发在《莲池》1981年第二期上。序言写道:
《作家与冀中》一书,通过作者对一些作家的走访,概略地介绍和总结了冀中的文学活动,以及这些作家的文学和生活历程。这对我们熟悉冀中生活和这些作家的人来说,感到格外亲切。从中可以看到冀中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尤其是在抗日期间,广大群众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成为繁荣和发展文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培育作家的一片沃土。
当年,无论是土生土长,还是从附近大城市奔赴冀中的知识青年,特别是那些爱好文学的青年学生和教师,一经投身于这场人民战争,便随着激流勇进,跟群众水乳交融。从而创作出大量表现那个时代,抒发人民心声的文学作品。有些作者,已经成为知名的作家。也有不少优秀的文艺战士英勇牺牲,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冀中的老一辈作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磨练,又有十年内乱的考验,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积累和高昂的创作热情,急待写成文学作品,以传后世。同时,对于后起的众多中青年作家给以热情的帮助,促使他们得以在这块肥沃土地上迅速成长,继往开来,把冀中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文学传统接过来,传下去,发扬光大。
在这篇序言中,吕正操将军对于文学战线上的同志们,恳切地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永远扎根于群众生活;二、勤奋学习;三、提高文学创作的严肃性;四、弄清并摆正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五、勇于接受批评和批评自己。并祝愿新老作家,努力写出更多更好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以上就是我在三十多年后,重读《莲池》的主要印象与感受,联想与思考。《莲池》办了不到五年,又是双月刊,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地方刊物,实际上,它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值得研究,值得记起,值得赞扬的。《莲池》这一文学刊物,应该写在中国报刊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附记:重读《莲池》,需要一套完整的刊物,而当年《莲池》送我的刊物,看后都转送给了一些初学写作者,现在想找齐《莲池》,实属不易。幸而一直参与《莲池》编辑工作的耿直同志,精心保存着全部刊物,慷慨借予,使我得以重读《莲池》,谨致谢忱!
责任编辑张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