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31 11:1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陶臻泽 点击次数:
摘要:文学作品的诵读与赏析是一个戏剧与影视学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必备的一项技能,但是随着中国播音主持与传媒行业的日益发展,关于文学作品的讨论变的日趋淡化。我们在这里需要简单的讨论一下关于如何正确的把握文学作品的诵读方法,具体分析情感的把握和语言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说明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在文学作品的讨论过程中如何正确的把握换气和吐字归音。传媒产业作为中国的朝阳产业,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发展,诵读是世界传承的表达方式和传统文化,二者不断融合与交流的过程将会在日后的高校教育中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文学诵读情感表达语言的正确运用吐字归音
一、文学作品的诵读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把事情说清楚真的要到一个艺术高度的时候,如何能够到一个把事情说清还能避开俗气,比如说绘画,避开邪,避开媚,要趋雅避俗。但是当一个东西真正达到雅的最高峰的时候,这个东西基本也就消失了,但是比如说中国人的京剧,她已经进入了一个程式化的东西,后人很难超越,所以也就能够保留至今了。
朗诵一般来说是一个趋雅的东西,人类有了文字以来就有诵,只是诵的方式东西方不一样。东方叫吟诵,有他结构性和韵律性的标准。随着私学的消失、西学的建立,吟诵也就渐渐地消失了。随着西学的发展进入,我们逐渐出现了朗诵,这是一门非常新颖的艺术,百花齐放而没有非常统一的标准。
但是任何事物总有一个核心,朗诵的核心就是能够让人进入你的心,用他的声音打动你的内心。
有人认为朗诵要大声的字正腔圆的把事物进行表达,但很多人觉得这与事实脱节,所以很多人又有了轻轻耳语类的风格,比如央视的“新诗歌会”,他们使用的风格很多就是轻声耳语的风格。还有一种就是纯粹的高歌类型,声音甚至要给破音的感觉,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算是一种噪音,可能会让人头疼,不过看着中国老一代革命家都是此类出身,但是他们的风格是演讲风格,也就是让人跟着你走,而诵读则是打动你的内心。
作品表达的过程中,声音出来了,有了外表,做到这些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回归到作品本身,能够做到与观众进行一个自然的交流,如果没有这一点,除了字正腔圆之外其他的也就所剩无几了,这在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叫做“走进去而出不来“。自然语言与艺术语言结合,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这就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但是这并不代表完全用自然的语言来诠释一个作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完全运用自然的话那么就失去了它艺术的价值,今天我来用几个作品诠释一下我所认为的朗诵,再讲一下如何用自然的语言回归到艺术的高度。
一句话,这句话怎么美,怎么好,只顾及了怎么样的点而没有构成一个很好的画面,这些可能也是大家在学习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把它组合成一个思想或者是一个想法或者一个能使人受到感染的一个场景、一个氛围能够融合进来。这样才能是真正的感动到大家。
我们了解的是一个作品的大的基调和氛围,通过所见所闻展示出所思所想这就是画面展示出思想的过程。听人聊起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讲到乐章之间该如何衔接和情感之间该如何连接之类的问题,他们说到首先的是人要懂得音乐,懂的话在听到音乐最后的时候自己的确是会被这种音乐感动,有人会很费解为什么在现场听一个音乐会能听到哭呢,因为它能够调动起你心中的某种思想和某种情感,所以说我们读文章也是,怎样通过言语和文字来调动我们心中的所谓的情感和思想,如果能实现这一点那么你自己所具的感染力已经是非常丰厚了,如果调动不起来的话可能大家就会说这个人普通话不错,这个人声音不错,只会看你的外表而忽略了你的内在。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