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02 12: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于金倩 点击次数:
摘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院校都在进行应用型、职业化转型,相应的课程教学也在与时俱进,数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转型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方面,对地方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应用型院校 教学改革
应用型院校是指培养知识应用能力较强、职业能力突出的人才的院校。现在若干院校,虽说名声很大,社会影响程度也很大,可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够在社会的实践工作当中起到扎实有效的作用,造成了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两张皮”脱节的现状。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类必修课程,在推进应用实践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一、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
数学课程是理工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然而很多学生体会不到数学课程对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用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而已。加之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知识不求甚解,教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会有学生自觉地多做一些有关知识的自我学习,来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习题时,根据例题的模式依葫芦画瓢,没有做到真正理解,更有甚者买本习题解答,直接照抄,来应付教师,以取得平时成绩,求得期末考核的及格;再者就是学生对教师固定的授课套路有所厌倦,导致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二)教师方面
目前部分教师还处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仅仅满足于知识灌输,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辅助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和智能上。教师所关注的只是学习结果,而不关注学生是借助于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获得这样的结果,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担任数学课的教师一般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在教授时多是突出理论和方法,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涉及不到,难以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最后,担任数学课的教师,一般是数学系安排的专门为其他院系上课的教师,教师上完课就走,学生有问题一般都是通过邮件和教师联系,直接接触的时间比较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建立不起感情,学生上课就互动不足。
(三)教材方面
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教材内容多是一些抽象的理论和繁琐的计算。理论知识概念、定理很多,而与实际相关联的例题则是少之又少,而大多地方院校所选取的数学类教材,几乎都是和一些名校一样,在师资和学生能力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选取同样的教材,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应大胆选择适合自己地方特色的教材,适应学生的需求。
(四)目前形势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信心,对于与自己专业貌似毫无联系的数学课程,更是提不起一丝兴趣;加之持续的考研热、公务员热使得学生对于该修的课程抱着及格便可的心态。
二、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建议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一)增强学习氛围,加强学风建设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氛围不浓。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些许高校的少数学生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于考试进行突击学习或存侥幸心理考场作弊。对于这些现象,学校应加强管理力度,整顿学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氛围浓厚和学风良好的状态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程对于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性。
(二)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实施双聘人才引进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掌握基础知识为根本,让实际应用进入课堂是很好的改革方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师资力量的不足,所以必须先解决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把数学专业的教师根据培训的方向分配到相关院系,进行定点教学,能够很好地避免数学类授课教师频繁更换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教师要了解所带班级专业的情况,要知道数学在该专业中所起的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更重要的问题是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去解决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施“双聘人才引进计划”,从企业中聘请一些专业性、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解一些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的数学知识,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这些人的切身体会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
(三)改革教学模式,加入实验课程
随着各地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原有的数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定理—证明—例题”的套路,选择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于专业”的教学过程[1]。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更具有发展的潜力,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应“授之以渔”,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毕业后也可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并促进科技发展。
酌情可加入实验课程。数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2]。在数学实验课中,一定要注意锻炼学生应用的能力。结合数学软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和本科教育专家研究的热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