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15 12:0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国霞 点击次数: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毕业论文格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一、科学组建、明确分工
教师首先根据班内的学生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更有提高的平台,科学的分组为你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我本着:人人有事做,谁也少不了谁的分工原则。分别设置了作业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讨论组织者,主要发言人。
小组内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好工,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每个成员明确任务为我的课堂教学做了好的铺垫,也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二、注重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追其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共同讨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我让每个小组分别测量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师用计算器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主要发言人做好记录;然后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观察板书发现共同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接着小组交换学具再探究验证,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引发了学生深入地思考,有的学生说“我们的尺子本身有误差”;有的说“我们测量的绳子拉得不直”;有的说:“绳子环绕圆的周长时,接头处我把握得不很准”……。我把这些原因一一板在黑板上,学生心中的疑问揭开之后,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严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了科学家探索的科学的艰辛历程,引发了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高涨,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