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5 10:5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申静 点击次数:
再回到文本。梁实秋先生是在年逾古稀时写作此文的。此时回忆年少时的恩师,为什么还难以忘怀?恩师本人的性格魅力固然令他“印象最深”。但“受益最多”的,除了授业,恐怕更多的还是老师面对生活不如意时体现出的率真与坚守的品质所给予作者的正面影响。这也是本文学习中,希望学生可以仔细揣摩与体会的“活生生的‘这一个’”的个性之美;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上,可以给予当代高中生的正确导向。
2.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
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按照写人、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说理六个专题编写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个特点,仍然着力于思想内容,就阅读教阅读。一方面高中作文教学缺少操作序列和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大量的阅读文本只是作为阅读材料使用。此文是写人的名篇,从教学角度说,当然是写人的不二范文。鉴于此,在设计这节课时,除了围绕“作者为什么难以忘怀自己的老师?”这个主问题疏通课文内容之外,笔者扣住了两个点来作深入探讨。第一是“正当防卫”。老师上课喝醉酒骂人,怎么会成为“正当”的?还是“防卫”?从中体味人物的性格之美。由此引入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对学生作文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在引导学生和板书设计方面,也做了一些特别的设计。为此,确定本专题的读写目标是:如何“识”得人物,走进记叙对象的精神视野,深度融进自我情感,抓住特征写人,写人的方法。
早在上一世纪四十年,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就已经明确强调的“方法”,既是从阅读中学获得“读”法,也是从阅读中学习“写”法,不能一味着力于文章内容的分析,而应着力于读写方法的获得,这应是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
3.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梁实秋在台湾被尊为散文一代宗师。他的文字,幽默典雅,舒徐自在,初读浅显,余韵却深长,本文亦是如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只会觉得作者对于徐老师的相貌描写、外貌描摹十分有趣,其他方面,草草读过,不会过多留意,更不会细细揣摩。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他们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从中学习作文写法?这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要考虑的。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