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02 09: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斌 点击次数:
摘 要: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移动学习平台研究现状,以2000年到2013年11月的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知网查找文献资料200余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从从学科类别、研究层次、发表时间等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内容、方法上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移动学习平台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移动学习 平台 现状 分析
一、引言
根据2012年11月,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服务企业Erikson的最新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年末,全球手机用户总数将达到66亿,2013年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5亿,超过了联合国统计的70亿世界人口总数。而在中国,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比上月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增长12.46%。
目前,移动学习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但从技术的层面来说,当前移动学习平台的技术的研究基本上有2种[1],一种是基于短消息SMS或MMS方式;另外一种就是通过WAP浏览方式。2种方式的主要功能都在服务器端完成,在手机终端(客户端)所实现的功能较少,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技术标准尚未建立,在移动通信技术上,GSM、CDMA、GPRS 、3G等通信技术共存;而在移动学习终端开发技术中,也有J2ME、J2EE、WAP等多种开发标准。实际上,由于手机等终端移动设备的种类繁多,各个厂商使用的技术标准也不相同,所存在的兼容、跨平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了移动学习平台发展的一大问题。
为了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移动学习平台研究目前的发展现状,把握移动学习平台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方向。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现有的学术文献资料,了解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内容、方法上的变化趋势,探讨其中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能够对移动学习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00年到2013年11月的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关键词“移动学习”和“平台”检索,得到文献资料241余篇。
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搜集、鉴别、整理移动学习平台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学术研究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首先对241篇文献资料进行分类,从学科类别、研究层次、发表年度、期刊类别等方面分类统计,将所有文献资料运用数据统计法建立信息数据库,全部数据利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形成数据统计表,该软件被广泛地应用在提供了一系列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
其次,根据文献资料中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和实践观点,查找相似点和创新点,利用参考文献引文网络,对共引文献、节点文献、相似文献分类等进行甄别分析;通过浏览文献的篇名、目次、摘要、引言、结论以至正文,对文献内容作调查;从而形成定性定量的分析结论。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科分类
从大的学科类别来看,教育学科与计算机学科分别为97篇和96篇,占到了总文献数的88.1%,如表1所示。这充分体现了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是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体,一方面移动学习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大力的支持。
首先,从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发展来看,参与的人员从政符部门主要集中在教育和计算机领域。如我国以教育部高教司开展的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CALUMET”等[2],都无一例外地引入了一些大的计算机网络公司,如中国移动、联通等无线网络运营商,还有网易、新浪等网络公司也在积极参与其中,和教育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打造实现移动短信和浏览等各项移动学习服务,从技术上支持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
其次,移动学习的教学资源建设显然不是一个计算机技术问题,大量的课程学习课件开发、试题资源库建设是属于教育领域的范畴,教育工作者要丰富移动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得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吸引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驱动力。
再次,移动学习还十分强调互动和交流,这一方面要求从技术上提供论坛、即时通讯等软件进行支持;另一方面,有了交流的平台,没有时刻在线的老师或同学,那还会是“学习”吗?所以教育和计算机领域的有机结合,才是移动学习的发展大方向。
表1 移动学习平台文献学科分类统计表
2.按研究层次学科分类
移动学习平台研究文献按研究层次分类如表2所示,基础研究(社科)占到了34.0%、高等教育占22.2%、工程技术(自然学科)占18.8%、行业指导(社科)占13.2%。
这说明移动学习平台相关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基础性研究上,占到了1/3多,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其理论依据和教育方式手段上[3]。而在所涉及的研究层次上,高校成为了移动学习研究的主战场,这是因为从学生的管理上来说,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面对的学生年龄低,一般不具备有手机、PDA这样的无线终端设备,即使家长有经济能够购买,也因为考试学习的压力而没有时间使用。因此,移动学习从使用群体上来说,好像更加适合于成年人的继续教育培训,而未成年人还是要以课堂学校学习为主。这也可以从研究工作者的角度得到解释,高校是创新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无论从教育学习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应用研究方面,各大高校集中了大量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计算机技术研发人员,有能力在计算机技术和理论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开展研究,而其面对的研究对象正是对手机等移动设备最为热衷的青年一代,他们对移动设备的应用也更为得心应手,也乐于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成为了移动学习的首批受益者。
表2 移动学习平台文献研究层次分类统计表
3.按发表年度分类
从现在文献的发表时间上来看(见表3),从2000年移动学习研究起步,到2006年,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还处理在个实验探索阶段,自80年代初期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的运动队以来,直到2002年,主要的研究还处在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研究方面,旨在引起社会和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以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小规模、小范围内的试点[4];在2007年到2010年间,大量的技术研究类文献开始出现,移动学习处于了快速发展时期,各种无线网络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手机等终端设备层出不穷,这一阶段也正是中国手机用户快速增长的阶段,从技术上和应用市场上为移动学习奠定了发展的空间;而从2011年到现在的近3年时间内,大量的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近3年文献数量占到了总数的65%,同时,相关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涉及的研究领域也更多,从技术到理论层面,研究热点层出,反映在相关的研究文献上可以看出,学术论文的数量保持在历史的高位,研究成果已经大量出现了前期经验总结,应用实践探索等方面,从初期的探索性研究到小范围的试点,再逐步转向经验总结,所有的这些,都显示着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向着更高的理论和层次方向发展。
表3 移动学习平台文献发表年度统计表
4.按期刊分类
从图1列出了移动学习平台文献中主要的12种期刊分类统计,这十余种期刊基本上代表了目前移动学习平台研究的水平,教育论文占到了总文献数量的1/3。其中以“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电化教育”、“现代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教学类研究为主,再加上“教育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技术层面的研究,基本上构成了我国移动学习平台研究范围的体系。
可以看出,目前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在教育理论领域中还是比较充分的,所刊登的期刊《中国远程教育》、《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等均是比较重要的核心期刊,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研究实力。但在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特别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方面还十分不足,没有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移动学习平台研究的成果还发表在《电脑知识与技术》、《科技信息》等非权威类型的期刊上,这说明在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上,核心的无线互联技术还没有能够完全得到应用,更不要说应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来开发移动应用软件。
图1 移动学习平台文献主要期刊分类统计图
四、调查结论分析
1.存在的问题
移动学习平台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移动学习平台开发成本较高,而且目前中国的移动通讯费用太贵,限制了市场化应用的发展;
二是移动学习本身的教学资源不丰富,与传统的WEB浏览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体验和学习兴趣;
三是移动学习的整体解决方案成功应用案例太少,可借鉴的经验太少,其推广和应用价值还有待时间考验,应用前景还不明确;
四是移动学习终端产品的性能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是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的自身特点的限制,如手机的屏幕过小、分辨率低,影响浏览效果;另一方面,移动设备由于要考虑其便携性,CPU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都比较低、电池的续航能力也不高,需要经常充电,这些都会影响使用体验,产生负面的影响。
2.结论分析
综上所述,从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发展的趋势上来看,相关的研究成果在近3年来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成果的数量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从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跨进,显示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随着我国“全民免费宽带大提速”行动,移动通讯技术也正在飞速发展,无线上网的费用正在逐步降低,而移动终端产品的性能也在增强。移动学习的自主性、便利性等先天的优势逐步被认可,各种移动学习平台产品日趋丰富,移动学习必将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等.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21-25.
[2]丁兴富编著.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9-11.
[3]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 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4]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 .中国远程教育, 2005, (12): 48~51.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