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15 10:4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岳子熙 点击次数:
摘 要:从短期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学生需求与教师教学不能统一,教学任务设计理想化,过分依赖文本,以及学生在传统模式中被动学习等问题,可以看出,短期口语教材,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短期留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方面的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在沉浸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改变教学策略,利用多元的话题和任务形式,让学生先产生学习需求,从生活中获取相关的语料,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进行学习和表达练习。
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短期教学
一、短期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短期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模式,但是随着中外国际交流和国内交流方面越来越升入,越来越多的短期项目在高校中兴起,有的高校甚至只做短期项目,随着短期对外汉语教学项目形式多样化,对外汉语教师群体也都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但是短期对外汉语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常常见到的有以下几种:
参加短期项目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心理预期与教师的教学安排往往不能统一。具体表现为,初级过分重视语音教学,忽略了学生“生存意识”[1],学生之所以选择短期学习,其目的常常是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尽可能提高自己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基本生存交际能力,比如:“买东西”、“出行”等。
教学活动或者任务设计理想化,并没有考虑好实际操作可行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很多老师会让学生在学习了问路以后去找当地比较有名的景点。让学生自行完成问路、坐车等一系列的行为。这种任务型教学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教学安排不够紧凑,安全隐患也很大。
口语教学过分依赖文本,对学生汉字能力提出了要求,特别是欧美学生,汉字基础比较弱,学习口语压力很大,特别是练习题方面,也多表现为文字替换练习或者课文填空练习,这对学生的汉字认读和书写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口语教材的编排,很多学者探讨过口语教材的文本安排的得体性和地道性[2],也就是到底我们应该更注意原生口语,还是次生口语[3],教材中口语课问更多的表现为“次生口语”(姜燕,2013)[3],很多语言形式学生学会了,并不一定用得到。
教学模式一般通过展示,练习,表达这种传统3P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在一种教师安排好的合适的情境中练习语言形式,又在自我表达时,运用所学到的句型。但学生常常出现出即学即忘,情景错用,语言点混淆等现象,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在生活中很少遇到相关的情景。
二、对传统短期口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从教材方面来看,一、口语教材多为文本,这在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的汉字水平无法跟上,会让他口语的水平也相对滞后,增加学习口语的难度。二、很多有意思的表达常常出现在HSK听力中,比如“搞得我头都大了”,“露一手”、“A也不行,B也不行”等这样的词汇,口语课本中出现的频率却很低。三、有的时候口语教材内容说话非常像电视节目,有的课文更像听力而不是口语,比如有一课介绍邓丽君生平和《音乐之声》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非常像电视节目里的讲稿的内容,并不是一般人生活中介绍自己喜欢的明星时会说的话,而另一篇课文介绍崔健和周杰伦时,说“我喜欢听崔健的摇滚乐”,“他的歌不错”,“演唱会场面火爆”,“年轻人都喜欢听他的歌”,在真实的生活中,要是讲起周杰伦,和崔健,讲起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绝不仅仅只有这几句话,再细看文章后面的练习,是几个语言点的形式练习和几种语言点的功能练习,没有涉及更多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词汇。四、学习的内容仍然是固定化的,这种模式便于教师讲解,但学生的能动性依然受到压抑。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的知识被展示在课本上,学生被动的学习被安排好的语言点,教师根据语言点设计几种情景,让学生练习,学生总是在被动获取知识,教师掌握话语的控制权,忽略学生的“内隐学习”[4],学生并不能真正的实现自动输出。特别是很多老师在口语教学时更是忽略的口语的交际目的,三句话不离语法,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不妨就学生的交际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审视我们所讲授的内容,即“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5]。语法能力指对语法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指根据环境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能力指能使语言表达符合逻辑关系,语句通顺的能力;策略能力指能够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语言障碍的能力。很多老师喜欢讲语法,条分缕析,学生疑惑,我们是来学语言的,不是当语言学家的,所以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不能用别的,比如:“他个子高”和“他的个子高”,很多老师解释时只解释第一句话是主谓谓语句,为什么用,什么时候用,却常常被忽略,学生自然选择更好理解的后者,以致后来学生到了程度比较高的时候都不太会用主谓谓语句;从社会语言能力来看,学生死板地学习,到了生活中人们说的话跟课本并不一致;很多初级和中级的学生在语篇能力上培养是欠缺的,他们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以外,没有经过成段表达的练习,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说话时只能说简单的几句话,甚至几个词。到了不会表达的时候学生也只会依赖母语翻译,策略能力明显不足,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能力的培养。
三、短期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1.沉浸式教学是近年来一直被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沉浸式教学是完全以目标语为交流语言,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表达,不管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能够使用媒介语或者母语。沉浸式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渐渐习惯汉语的发音、节奏和语言习惯,也可以感受说话人的感情,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会搜肠刮肚的寻找自己已经学会的汉语语言知识来表达,这样就让学生重新对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多层次、不同程度的、反复的练习和使用,这也是又一次新的加工和认知,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最为重要的是,沉浸模式还可以帮助建立意象图式。目标语成为学生生活中新的语言系统,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这种可明白的输入和输出,不是在母语和目标中进行的直接翻译,而是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得到的全新的语言能力,比如:传统学习方法中,“火-fire”,沉浸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用目标语思维的能力,所以学生大脑中这个链接是“火---”。相比于以往的“火-fire-,学生常常要将目标语翻译成母语才能进行理解,而利用意象图示,学生不用经过翻译就可以理解意思。
刺激学生产生需求。除了沉浸式的教学方法以外,教师还需要通过某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留学生在生活中一直会受到各种语言刺激,但他们并没有整合起来,教师可以先让他们产生需求,比如,要求学生去商店或者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录下收银员与顾客的声音,或者录下在食堂吃饭时,中国学生与服务员的对话。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并学习,一方面学生留意到了生活中“购物”“吃饭”这些语言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也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可以进行教学,学生兴致高,学习起来有兴趣,他的认知程度会更深,最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这种先活动,再学习,再活动的办法,可以极好的利用短期学习时间。活动是短期对外汉语教学听说能力提高的最重要的途径,因为学生没有大量的时间培养语感,所以必须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有意思的环境,这种方式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刺激学生的诉说和学习欲望;二是体验听说时语言表达的习惯、包括肢体语言、语速、节奏等。三是从短时记忆到长期记,多重编码方式让学生对语言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四是利用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自己从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从而对所学知进行深度加工。
3.丰富学生的话题。很多学生记忆生词,常常相差很远的生词发生混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词汇体系中建立起相关的语族,想建立语族,就要通过话题,同一个话题中遇到的大部分的生词,基本上就会是一个语族的但是在目前的口语教材中正是因为,我们的口语练习注重的内容比较窄小,学生常常会觉得,不够学或者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汲传波(2005)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6]中将话题分六大类,按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1.关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话题;2.个人信息话题;3.世界性话题;4.关于语言的话题;5.关于本国的话题;6.中外差异的话题。而大部分教材只在第二点个人信息话题方面说的比较多,既然我们有这么多种话题和语境,我们就可以在创造更多话题来进行探讨。对初级学生,我们可以设计“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在中国餐厅吃饭的体会”,“我们要去xxx(比较远的地方)”,“淘宝一下”;对中级的学生,可以设计“打招呼的差别”,“请介绍本国人特殊的生活习惯”,“中国人和外国人习惯的差别”等话题,这些话题里可以引申出更多的子话题,学生需要通过汇报,辩论,自由发言等方式进行讨论;对高级班的学生,话题可以是“温室效应对生活的影响”、“会两种以上语言的好处”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谈话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例证等方式,让学生的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打得到提高。
4.课堂教学示例
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2》中第8课为例《教育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供读者思考,以抛砖引玉。
课前准备,学生分为三组,每组要采访学校的老师,中国家长,中国学生三个不同的群体,谈谈“教育问题”,学生采访时需要录音,并整理他们听到的内容,在上课时作汇报。教师及时收取录音内容,为上课内容做准备。
课堂学习,学生分组汇报他们的采访结果,教师选取学生比较有兴趣的方面进行点评和进一步的引导式提问,然后展示从学生音频中得到的词汇和语法点等,结合课文中的难解词和语法点一起进行讲解和练习,词汇方面可以进行意象编码,比如“填鸭式教育”,“学习机器”等词,另外一些词可以让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思考,比如“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多种编码方式,巧妙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加深学生的印象等,深度加工所学的内容。
课文课本内容,作为学生阅读的对象,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谈谈对课文中学生的一天的时间计划表、网友的评论,以及教育的说法等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观看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关于教育的辩论和孩子教育的节选视频,建立辩论队,让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知识,词汇等组成新的语言,实现语言输出的自动化。
四、结语
短期留学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留学生利用暑寒假一个或几个星期的时间来中国学习,但是很多短期项目在开展时,却遇到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感受,如何让学生的短期汉语体验丰富充实,又能有效提高口语能力,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常常思考的事情。我们认为,教师全部使用汉语,借助课本的话题和内容,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一方面可以把握内容,一方面又给学生了极大的自由。学生学习所学知识后利用课本的文章,一来可以做补充,二来也可以梳理已学知识。最后表达方面,学生要利用思辨的时间对自己学的知识,语法点,语言点功能进行融合,在辩论过程中还要对对方的问题进行反驳式的思考,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练习成段的语言表达,还锻炼了以及说话时的策略能力。
参考文献:
[1][2]孙玉茜.对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反思[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3]姜燕.汉语口语美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8).
[4]崔正青.论3P模式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的任务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
[5]武惠华.谈口语课课堂活动及课下练习的设计[J].汉语学习,2002(10).
[6]汲传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