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08 10:3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祁明东 点击次数: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从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方式方法,整合课程资源等方面打造有效课堂。
关键词:物理;有效;方法;整合
探求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教师的使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学要求偏离学生实际,偏高了学生理解困难,打击了学习兴趣;偏低了,学生收获不多。有的物理教师语言表达不清晰,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还有的教师缺少实验、实物等感性材料的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加上教学方式单调,缺少课件、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课程整合意识差,拘泥于教材,教师的创新意识差。过于注重模仿练习,缺少变式训练,过于注重结果,不注重思维过程分析。以上种种都成为“低效”初中物理课堂的原因所在,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单位时间内的收获。无论任何教学方法、手段、技术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的,只有唤起学生的积极响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第一步就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开展教学;教学的内容、难度是否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只有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更加切合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难度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曾经做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的调查,其中有一项是: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调查结果占前几项的分别是:物理实验、演示实验、观看教学视频、动画,最不喜欢的是老师照本宣科、反复练习。现在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一件有效的教学利器。多媒体课件做得好,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很大。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中,授课教师的课件中其中有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原理动画演示、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视频等,让学生自己上电脑操作观看,把一些细微不易观察的、课堂上不能做实验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形式讲清原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又如在进行欧姆定律复习教学时,由于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对初中物理来说很重要,但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重新做实验,就利用平台做仿真实验;在复习平面镜成像时,利用平台放映实验视频。通过多媒体辅助,较好地解决了总复习时时间较紧,不可能重做实验的问题,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表明,适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讲解、说教变成动态的图像、视频,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还能让学生更爱学、乐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学会进行课程整合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质量地整合教材,是一堂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如《浮力的应用》的一课,教师较好地利用了受力分析图来处理浮沉问题,如上浮,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以后,教师继续问,那上浮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引导学生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漂浮时浮力与物重相等的结论,进一步追问,怎样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呢?等等,其教学的特点是将前后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不仅学习本节知识,同时很好地应用了以前所学知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等,两者相辅相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很高。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是从让学生体验怎样让鸡蛋浮起来这个实验开始,从而认识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很好。二者成功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没有完全照搬教材,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很好地诠释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的课程理念。
四、注重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
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其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常言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必求通、口欲言时才启发、诱导。教师应积极创造这种“愤”、“悱”的情境。可让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活动产生问题,激发思维,如开展抢答、操作竞赛等。物理分块复习时可设计为:a、物理现象;b、用原理、概念等分析产和现象的实质;c、各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方式能训练学生对比归纳、概括归类等能力。
物理题中的创新与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平时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分析、推理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解答此类题的思维能力。如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某物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题型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猜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而改变探究的因素多次实验,根据现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又如解决综合应用题时,可以培养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的量与哪几个物理量有关,而这些物理量的获得在题中条件中是否直接可以得到,不能直接得到就应分析条件,再运用所学生知识间接获得,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注重学生联想,培养学生概括思维力,由“定势思维”训练转为“思维迁移”训练。如: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公式表示为?=?m/v,但它不因m、v的改变而改变,训练时我们可以把电阻、比热容、热值等联系起来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类比迁移得出正确的理解。
以上是笔者从近几年的教研听课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一点粗浅看法,不全面或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指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无论如何,教学是有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