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下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听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说主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自信心;读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分析、综合能力和系统化认知能力;写主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写出内心真实感受。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
[Abstract]trainingshouldbeunderthenewcurriculumstandardformiddleschoolChineselearningabilityoflisteningandspeaking,readingandwritinginfouraspects,mainlytostimulatestudents'learningenthusiasm;mainlyencouragestudentstoaskandanswerquestions,andenhanceself-confidence;cultivatestudents'imagination,readthemainanalysis,comprehensiveabilityandsystematiccognitiveability;writingmainlytoencouragestudentsfromthelifefoundinthematerial,writethetruefeelings.
[Keywords]newcurriculum;middleschoolstudents;Chinese;learningability;training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语文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如理科有那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分析课文,课堂气氛很容易流于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便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结合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那么什么是语文能力?简单说语文能力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要从听、说、读、写下手。
一、听的能力培养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点出了“听”的重要性。它是汲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必备基础之一。在课堂上,我们都能做到让学生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使其边聆听边思索,边领悟边积累。但对于课外的聆听、思索则为我们平时所忽视。俗话说:身边的一切皆学问。平时,让学生收听广播,看电视,听别人争辩等,都能促进其边听边思考,并能从中有收获,不断提高语文能力。由此,要有效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1、注重课前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于漪曾说:导语在课堂中的作用有如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一样,三五句导语往往能创设美妙和谐新奇的气氛,使得课堂一开始就像磁石吸铁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了,收到先声夺人的功效。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学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将学生引入所学习的内容中即让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否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巧妙的导语是激活语文课堂的前提,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
2、教师朗读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听中听出感受来,听出味道来,在听的过程中真正深切地领悟文学的魅力、语言的美丽,从而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比如:朗读示范。朱自清先生曾有感触地说:“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获得的一半在声音里头”。通过听范读、反复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训练学生的语感。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应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可以根据听范读来体会如何朗读课文,并且感受自己在朗读时存在的不足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活课堂氛围。
二、说的能力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说”也是老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任何一门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每位任课老师都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1、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课堂中“说”的重要性
中学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话;有些想说话的人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从而导致课堂沉闷,教学质量提高不起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努力以正面教育为主,教给学生一些排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使学生能够重视、并勇于参加课堂“说话”。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踊跃回答问题
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问、敢说,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学生通过提问不仅可以锻炼他的说话能力,同时也说明他对这堂课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已经课前大致了解了,这样他才会在课堂上对自己不慎明了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惑。法国著名作家巴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现都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新课,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3、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这样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话,往往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多用一些赞美的、鼓励的语句来慢慢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斯丝·雷所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可见,有时候教师的鼓励远远比一味地批评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读的能力培养
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储备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有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补充。在课内应该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著作、美文等一些对学生有用的书籍、作品,为学生语文学习及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积累,为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举一反三的规律性指导。所以想要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我们重点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各年龄段不同、知识水平的差异来选择应该读哪些课外书。一般地,中学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书,教师在讲解一篇课文之前,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一些与将要学习的课程相关书籍,一些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从而更好的进入课堂。当然,阅读不仅仅是一看而过的,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养成写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2、想像能力培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很枯燥、乏味。如果不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学生很容易其失去兴趣,听不进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想像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像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何等的重要。
3、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让学生具备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技能的过程,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是良好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帮助学生积累,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4、系统化认知的能力培养
系统化认知的培养,是提高阅读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各种语文知识,往往都是零散的,没有一定的调理性,不容易记忆,也不好运用到实际的考试与生活中。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有条有理性地整理好,使其有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较为直观、系统的认识,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写的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写的能力的培养,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师生,而语文试卷上作文的分数占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说:学生能否取得高分和他的作文得分是成正比的。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取得一个高的分数?
1、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多读古文、诗歌和美文等一些精美作品,从而来增强自己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熟能生巧的技艺和文化素养,有助于把优美的词语和观点运用到作文当中去。
2、启发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伪,丑,恶”。培养学生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很少体现。写的作文要么就是干巴巴的几段空话,要么就是套话、假话连篇,从而使阅卷老师很难给出高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题材可写了。
总之,在新课标下,语文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创新,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究,注重方法训练,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王素玲.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才智,2010.36.
[3]邱醒仙.浅谈新课改下阅读习惯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唐彪.家塾教学法[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