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主流”与非主流文化
在校园里,我们偶尔看到衣着怪异、发型新潮的学生,作文里夹杂的“甲骨文”,不时说出“颓废”、“冷漠”、“贱男子”、“贱女子”等“潮”词的学生,等等。
面对非主流人群与传统主流格格不入的思想、衣着、言辞与行为,许多人抱着鄙视、不屑的态度,认为他们安逸享乐,不学无术,精神荒芜,有的家长或教育界人士甚至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
这使我记起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久,我们这一代人正当年轻,为了赶时髦,着西装,穿喇叭裤,烫卷发,跳交际舞……也为当时的主流所不容,颇受当时大众的诟病。这与今天的“非主流”何其相似!
其实,“非主流”是非主流文化的简化,而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根据文化学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主流文化是体现时代的主导思想,支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当前中国社会,能够称为主流文化的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据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共24个字。一切践行和体现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应该属于当前主流文化的范畴。
学校向来是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理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鹄的,因此学校里的课程、教育与教学以及日常管理自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并且融汇于学校里的人与事。因此,总体而言,学校文化是主流文化的具体化。
非主流文化简单地说是在某些方面与主流文化有所不同者。如果与主流文化仅仅是存在不同,但不否定主流文化,可称之为亚文化;如果否定主流文化,则是反文化。从本质上说,亚文化和反文化都是非主流文化。
二、要有一颗包容心
根据上文理解,学校里的非主流文化就无处不在。最近上映的电视剧《毛泽东》里就有一个情节,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就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结交志同道合者,逐步接触先进思想,探索国家发展道路,这在当时也是非主流。凡是读过书的都知道,每个班级都有班级文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明或暗,所以班级之间的氛围明显不同;甚至寝室也有寝室的文化,一个寝室的人有着共同的话题、相同的兴趣,等等。这些团体文化、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有的与主流文化一致,有的可能不一致,甚至还会有反主流文化。
不一致的就是非主流文化,这些非主流文化并不都是没有价值的,它实实在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与主流文化一道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土壤,从某种程度上也在促进学生成长,就好像今天回忆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所作所为一样,我们在青涩的记忆中慢慢成长。同时,这些文化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本身就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求,即使是小众的非主流,又焉知它不会转化成未来的主流呢?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宽容、包容的心去看待非主流文化,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切忌一棒子打死,说不定正是它们在促进人类历史的发展。
三、重视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是“从一定社会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经过特殊筛选,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的社会共同经验”。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主管部门一般会利用一定的选编和审批程序,确保它们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流文化。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呈现,学生又能有意识地直接学习的文化大概属显性课程范畴,相对比较成熟,这里便不赘述。
但还有已有课程里、教学活动中及教学活动之外的隐性课程需要引起重视,已有课程里的内容往往有隐含的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如对女生的描述往往是护士、医生等,男生则多是军人、科学家等,这可能暗含着男女在职业上的不平等。再如,语文课本里多是介绍城市生活题材的作品,农村题材的作品极少,暗含着城乡不平等;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教材等,都可能隐含教师个人的成见或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各类活动、环境设计中也可能隐含着学校的偏好;等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与价值的理解。正因为这样,我们在重视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隐性课程设计,确保校园能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培育人,并通过主流文化引导非主流文化的发展。
四、谨慎对待反主流文化
非主流文化如果仅是与主流文化有所不同,一般并无大碍,适当加以发展甚至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丰富文化生活,但在本质与主流文化相抵牾时,甚至是反人类、反社会时,则必须引起重视。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学生的反主流文化行为,往往是因为学生获得独立和成人地位的需求在成人世界里得不到满足,才转而在同辈群体里寻求这些方面的满足,从而形成了与成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隔离的反主流文化。
由此启示我们,作为代表主流文化的成人要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的需求,要让他们获得与成人平等的体验,这就需要管理民主、教学民主;其次,既然学生有获得独立及成人地位的需要,我们就有理由期待他们终有一天能理解和接受成人世界里的主流价值观,不管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努力防止反主流文化的产生。
从主流文化到反主流文化其实是一个连续体,中间分布着无数种亚文化,处于反主流文化状态的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对待反主流文化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贸然定论,更不要粗暴处置。当然,对一些明显的反主流文化的极端事件,也应构筑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防控体系,加强预防,努力纠偏,不能任其发展,危害社会。■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