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8 15:0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赵正梅 点击次数:
摘要:培养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基础性任务。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感教学中,应坚持做到"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二是注重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数感;三是注重在数的运算中培养学生数感;四是注重在数的估算中培养学生数感;五是注重在一些运算题的分析解答中培养学生数感。
关键词:学生;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153-02
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方法和策略。在现实生活中,它需要人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让眼中看到的事物有量的意味,每当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而然、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这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这样判断和回答问题:"小朋友的指甲宽1米"、"教室门高2厘米"、"一个鸡蛋重50千克"、"小红每分钟走2米"、"小明每次喝10升退烧药"等等。每逢碰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强忍哭笑不得的心情,既不批评甚至责罚学生如此不假思索、荒谬错误地判断和回答问题或是纯粹故意捣蛋惹人生气,也不随便怀疑和自责个人的数学教学能力水平,而是苦思冥想,深入思考导致我的学生脑中无"数"的主要原因,并积极寻求引导他们学会"数学地"判断和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小学入学年龄相对偏小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是导致学生不懂"数为何物"、不知"数在何处",教师培养学生数感难度增大的重要原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基础性任务。多年来,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坚持做到"五个注重"培养学生数感。
1.注重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所接触的数概念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教师只有充分提供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去感受和体验数的概念,并将这些数概念与其所表达的实际含义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数的标志,建立数感,深化对数概念的认识。例如,在自然数教学时,我给同学们讲述了人类早期对数的认识是从"刻木计事"和"结绳记数"开始的,当这种计数方式无法满足实际生活需要时,人们找到了新的代替物--图,再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用数字符号来计数。让同学们体会到,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是人们对数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又如,在米和厘米的教学时,我给同学们讲述了古代人们用双手伸开时两手指指尖间的距离为长度标准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而后来有的国家用皇帝的脚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同学们体会到,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如,尝试同样用"拃"来测量课桌的长度时,我测量的结果是3拃,而同学们测量的结果是5拃。让同学们体会到,同一张课桌,老师与学生所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拃"的长度不一致,从而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必须统一单位长度,建立起标准的单位长度1米和1厘米究竟分别有多长的表象。假如长度单位只有"米"时,那么一支铅笔的长度用"米"来表示显然是不太方便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数量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的必要性。那么"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同学们亲自数数,就会得出"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的结果,使他们在感受实际长度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数学意识和空间观念,又增强了对数量关系"1米=100厘米"的理解。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