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独立坚守渗透互融

时间:2014-03-29 13:2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开宇 点击次数:

  摘要:职业学校的文化与企业文化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当下,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中,企业文化与职业学校的自身文化存在失衡现象。有必要重新思索,探究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转型、创新与实践;探究优秀企业文化对职业学校文化的影响与反作用力;探究职业学校文化对优秀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反作用力;探究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和谐共建。

  关键词:学校文化;企业文化;独立坚守;渗透互融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18-04

  近年来,校企文化融合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然而大家热衷于论及的几乎都是企业文化如何巧妙移植或嫁接于职业学校文化,却很少有人提及职业学校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的诸多良性促动。为了了解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目前的融合态势,笔者对学校所在地的86家地方企业以及周边12所主体职业学校分别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互联网上有选择地对苏南地区的工业园区与职业学校主页进行访问,把相关信息进行比照,形成参考,收集整理了一部分精良的职业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素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对两种文化目前的融合态势与未来的共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一、针对两种文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的重要契机

  (一)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契机

  本项调查研究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特立独行的台湾忠信学校的影响。有一个现象很令人深思,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会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这不能不说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一种辉煌。忠信的学校文化着眼于群礼,关注着社会,追求群体的和谐。这正是东方传统文化精奥之所在,也是众多职业学校的共同文化追求,更是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恒久人文主题。在当下职业教育的“暖春时代”,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究竟将如何发展与推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深研的问题。从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其中30%的职业学校将校企合作伙伴的文化印记带进了校园,进而替代了原有的学校文化。其中10%的职业学校则看不到任何企业文化的影子,甚至分辨不出这是一所职业教育学校还是一所普通教育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的启动是我国职业学校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如何进行职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建设成了职业学校共同思考的一个难题。

  (二)中职学校文化课程改革的契机

  自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新教材推行以来,虽然难免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但就整体而言,职教领域公认这是一次思维的变革,少了一点政治味,多了一些生活味。以中职语文学科为例,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侧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其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板块,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包括职场人物访谈、产品推介、创业策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多元复合型语文实践,这也促进了语文教师得以从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来重新审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二、针对两种文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的潜在价值

  (一)理论价值

  从文化的东西方差别而言,西方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性的发展,而东方传统文化则一向注重群体精神的养成,就像很多欧洲人一般不知“加班”为何物,而亚洲中日韩企业里的员工大多把“加班”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可否认,企业文化是中国目前一种相对纯熟而精致的文化结构,是企业家秉承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秉承的精气神,是企业团队自我升华的凝聚力。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许多知名的企业文化处处闪耀出超人的睿智、理性的光辉。流传的文化是跨行业、跨国界的流转、渗透与借鉴。如果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在求学阶段就适应企业氛围,融入企业文化,吸收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的双重精髓,无疑会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与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产生一系列良性的促动。

  (二)实践价值

  首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利。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培养未来的“社会人”。其中的一些共性应该是恒久不变的。如今的90后们,普遍缺乏信仰的纯度与高度,人文的深度与广度,情感的厚度与宽度。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令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大多数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令学生成为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生命流动元素。职业学校文化建设里的核心——“人性”与“品质”便会成为全体职业学校学生共同恪守的坚实底线。

  其次,对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发展有利。文化,很多时候是相通的,对职业学校文化影响至深的无疑是企业文化。一直以来,无论规模大小,任何一家企业都处在一种残酷竞争的境地中。一个企业想要存活、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是因为企业必须不断产生新的思想,不断追求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它一定会成为不断创造出先进文化的地方。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顺势、明道、优术”的典范。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中,既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又能看到新鲜的世界企业文化的痕迹。如海尔“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科龙“万龙耕心”的文化理念;微软“人是微软真正的最大的财产”的文化核心;联邦快递“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联想“世界的联想”的文化追求……可以这样说,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大型企业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最为先进、发展最为完备的地方。这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势必会对职业学校文化发展产生无穷的正面影响。

  再次,对校企文化互动互通、良性互渗有利。在一所职业学校,学校文化的生命力体现在它与企业文化是否“情投意合”,是否可以进行实质性的转化。与此同时,学校也有责任创造出先进的学校文化去同时影响企业文化。因为某些深入骨髓的文化因素开始是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形成的,尤其是人文精神,它可以滋养一个学生的一生,如果一个接受了优秀学校文化教导和熏染的学生,他将来到了企业,也会将自己身上的这种优秀精神发扬光大,从而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

  三、针对两种文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的概念深化

  从本质上而言,职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们都不能凌驾于主流文化之上,因而必然受着主流文化的荫庇或者说俯视。然而,它们又都是鲜活的文化个体,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两种文化之间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职业学校文化本质上是“精神”的文化[1],它是为了缔造一个个具有丰富生命力的“人”,它的“人性化”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物质”的文化,它用坚守责任与文化传承来创造可观的物质效益,它的“人性化”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校企文化虽然从起点开始就存有差异,但两者的共同之处也很明显,“人性化”就是这两者相同的频率,“人性”的精神内涵是成熟的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共同核心。

  四、针对两种文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的深厚土壤

  (一)东西方职业教育不同的国情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国家都成功探索出了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然而,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理念的不同,其职业教育模式也有所不同。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重在培养“匠式”技术人员,美国的“合作教育”职业教育模式则更侧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此外,如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职业教育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值得借鉴。在我国苏南地区,企业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也已经联合起来,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一批“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里就以“职业人”的身份接受了一系列企业文化的教育,但优秀的职业学校文化又并不是完全克隆企业文化的产物,而是有选择地吸收了企业文化的部分营养,再融合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去的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当然,当前的中国职业教育脱离不了整个中国教育的大环境,尤其是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反映在职业学校文化中,“敬业乐业”的思想早已成为主流思想。中国的地方职业教育可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汲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长处,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二)职业学校文化独有的生命力

  职业学校文化是一个多层面、广内涵的复合体,是学校群体精神生活的总汇,作为“母校情结”文化中的一支,它以独特的导向、教育、凝聚、辐射等功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也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与未来。[2]一直以来,文化是无形的,也是脆弱的,它可以蔓延,也可以割裂。如果职业教育只是满足于培养“职业人”的话,未免有些狭窄,而职业学校文化也就会无形中局限于趋利的一面,忽略了职业学校文化真正的生命力。所以,在当下一味呼唤企业文化进驻校园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学校文化自身的发展其实更为重要,再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空降”到校园,两种文化之间必然有一个互融与排斥并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对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有一条界限,那就是以保持彼此的文化个性为前提。

  其次,由于职业学校所拥有的群体、共同的文化意识与普通学校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不会与普通学校的文化简单重复,而是会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呈现一定的特色。[3]这种职业学校文化的特色,最鲜明的一点就是它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体现在学校本身的成长空间,也体现在它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并收。因而,职业学校文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越来越成熟的一种文化体系,它的时代感更强,也更容易被影响,被塑造。

  (三)职业学校文化不同的发展轨道

  纵观当下的职业学校文化,即便在职业学校文化相对成熟的苏南地区,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也尚处在学校个体的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也尚未形成鲜明的职教特色,更未形成独特而持久的个性学校文化。换句话而言,职业学校文化依然过多依赖于企业文化。很多时候,职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貌合神离”,甚至上演“挂羊头卖狗肉”的戏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术氛围与实践基础双双缺失,很多职业学校还没有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建设和发展的主轨道,没有放在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实施,仅仅把学校文化建设局限于学校管理的德育这单一层面,还远远未能焕发学校文化建设应有的连锁效应和辐射效应的活力。

  五、针对两种文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优秀企业文化及其核心理念,探索职业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思路与方法。跟踪调研本土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内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实验点,以苏南与苏北的职业学校文化差异为主体研究方向,有效探寻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双向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而彰显鲜明而独特的职业学校文化。

  (一)职业学校文化内涵研究

  职业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可以融会贯通,但是又要彼此保存个性,凝聚属于自身的精髓内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文化既向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致敬,汲取张謇思想中厚重与淳朴的部分;又与当下的时代接轨,与职教的未来衔接。“学校即家园”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学校人的内心,滋养出海纳百川的从容气度。而“尚德精艺”的校训,则寓意该校毕业的学子不仅拥有过硬的“生存技艺”,更拥有高水准高品质的“生活艺术”,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丰盈内心世界。

  (二)校企文化渗透互融研究

  以苏南地区的多所职业学校为典例,研究各个企业圈里的职业学校。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等多个层面对两种文化展开研究。不仅要培养校企两种文化里有生命力的“同”,如人文元素、价值取向;更要培养校企两种文化里有创造力的“异”,如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彰显独特而富有潜力的职业学校文化。令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不唯独企业文化可以引导和影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一样可以影响甚至某些时刻“驾驭”企业文化。

  (三)职业学校文化持续发展研究

  任何一所职业学校,应当首先坚持自身学校文化已有的优秀特质,继而将学校文化中的精髓沿用到企业文化中,并继续发扬光大。随后找寻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通的精神世界中真正的不朽元素、人文基因。让学校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成为企业文化众多影响源中卓尔不群的一种个性风范。任何一所职业学校,只有建立并完善内在的文化思想体系,形成核心的价值取向、恒久的人文底蕴,才可以在各种文化中融会贯通,又不会迷失自我。

  1.坚守职业学校文化的自我个性。

  加强职业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刻领会并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与此同时,职业学校文化又要创设与坚守自身独有的文化个性,这样才能令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取得宝贵的成效。

  2.坚守职业学校文化的根基——“人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杂乱的快时代,90后们接触最多的是快餐文化、网络文化、掌中文化,在他们的阅读中充斥着幼稚的漫画、暴力的游戏以及不规范的火星文字。这股风潮不可避免地也潜入了职业学校的校园。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他们自我控制力较为薄弱,情绪容易陷入低潮,精神世界又多贫瘠,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污染,因而,对他们的教育更需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细水长流。职业学校建设显性的学校文化固然重要,然而营造隐性的学校文化更为必须。我们职业教育的愿望是营造独有的、可以代代传承的“学校精神”——自由、独立、坚韧、纯真。将来,从职业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都会有鲜明的学校烙印,不论学校名称如何更换,不论学校校址如何变迁,在茫茫人海中,他们就像贴上了标签,永远留存母校精神的浸润,永远带有母校文化独特的气息。职业学校文化旨在形成一种独具个性印记,别人无法复制、无法克隆的“学校文化”。

  3.坚守职业学校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反作用力。

  作为未来的职业人,职业学校学生迫切需要跟随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早日接轨,迫切需要企业文化中刚性的管理和人性的关怀来对他们进行约束与引导。如此,积聚了两种文化精髓的职业学校才更有利于他们成为发展中的“职业人”,有潜力的“工作人”,永不停止的“学习人”,懂生活的“品质人”。将来无论在哪里,轰轰作响的车间,热火朝天的工地,寂静无声的实验室、繁华忙碌的写字楼,缤纷舞台的正中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某某学校人”。他们,会将母校精神传递到四面八方,进而融合于各个不同的企业精神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富玉.对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交流与探讨,2002(3).

  [2]夏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天府新论,2004(1).

  [3]朱发仁.“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12).

  (责任编辑:沈彬)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