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09 16:1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周静 点击次数:
摘 要 从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理想与现状入手,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课标要求、高中学生的思维行为特点以及自身执教经历,阐述生活“活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73-02
1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理想与现状
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及“生活”一词,倡导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1]。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和高考指挥棒影响,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普遍缺乏应有的真实感和生活感,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关注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编排过于依赖教科书,而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需求相脱节;教学任务的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等。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当务之急在于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开发生活化教学主题“活化”课堂,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有效建构,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2],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2 生活“活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
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注入生活情趣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课程,更是一门不能远离现实生活、脱离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课程。因此,教学前,教师应钻研教材,明确并梳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和差距,结合高中学生当前的思维特点、生活逻辑及已具备的信息技术水平,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制定“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立足现实生活,将常州地铁引入到课堂中。2014年常州地铁1、2号线全面开工,常州市第一中学处于1、2号线交接换乘区域,学生实为地铁建设的见证者,但趋于学业任务等压力,对常州地铁的认识知之甚少。因此,笔者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亲历常州地铁布局规划、标志确定、报批进程、开工建设等相关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在目标引领下,笔者设计了“常州地铁知识小百科”“常州地铁解说员”等活动,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响,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为今后步入信息社会、实现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注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融入生活气息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师,要留心生活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趣向,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找准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真实真切、丰富生动,从而引起认知共识,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兴趣,激发其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3]。
比如在讲授“信息集成”一课时,全国几乎都笼罩在雾霾下,常州空气污染也很严重,这些都是学生亲历的。因此,笔者以雾霾为背景,引入“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主题,向学生分别展示环保文字口号、环保宣传报、环保PPT等作品,让学生在欣赏对比中谈谈哪种表达方式印象更为深刻、效果最为突出,从而引出利用信息集成来有效表达某一主题的课题。课堂导入有效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