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而充实的学术之旅
时间:2013-11-14 15:1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丁柏铨 点击次数:
王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即将正式出版。她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艰苦而充实的学术之旅,可喜可贺。对于王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媒介棱镜下的80后》,作为导师,我有许多话想说和可说。
先说选题。
80后的媒介形象,当是一个很有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又富于挑战性的课题。当王芳准备以此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并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当即予以首肯。我并非草率。草率不是本人的办事风格。其实,我此前是有所思考的。我赞同王芳的论文选题,有如下理由:
第一,这是一个人们已意识到,或一经点明旋即就会意识到的值得从学理方面进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王芳在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她将围绕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研究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论,也不是只在抽象概念上和空洞理论中兜圈子。像王芳这样的选题和这样做研究,是应该受到鼓励的。不触及现实生活中或历史生活中的问题、自说自话和自娱自乐式的论文并不鲜见,但少有学术价值。
第二,这又是一个有着相当学术含量的课题,其潜质较好。它既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又涉及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可体现出跨学科、交叉式研究的特色。事实上,对于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单一学科切入进行探索,固然也可以获得许多发现和做得很有深度,但有时难免捉襟见肘。而采取多学科的研究视角进行学理观照和综合考察,则更利于透彻地分析问题。当然,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最好不要做成拼凑、捏合之作,而应体现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通,体现出对各学科理论和知识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得心应手的运用。后来的事实证明,王芳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问题。
第三,这还是一个有自己的话可说、能做出新意来的题目。较有经验的导师,一看到学生所报的选题和听完其简要陈述,大致就能判定题目有无新意、新意何在。据我所知,在王芳提出上述选题前,国内学者、博士生和硕士生,已经推出过媒介形象方面的诸多研究成果,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有研究有关阶层如工人、农民媒介形象者,有按性别标准研究女性媒介形象者,有研究特殊群体大学生媒介形象者,等等。而以年龄段为依据研究特定人群的专门性和系统性的成果,则少而又少。在他人较少涉足的领域进行研究,可望做得富于新意。
关于论文选题,我有自己的理念。
理念一:努力寻找“处女地”或“准处女地”,做体现出开拓性特点的题目。但要找到这种选题,客观上难度很大,甚至在作出艰苦努力之后仍然一无所获,但即使如此,仍然不可放弃这方面的追求和努力。如果能够找到“处女地”或“准处女地”,则可以发人之所未发,新意和原创性会由此而生。
理念二:在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有所发现,做体现出加深性特点的题目。有些题目,别人已做过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深度方面尚有欠缺。用今天的眼光看,存在着继续向深处开掘的可能性。这类课题也是值得一做的。但须掌握新的材料,或对他人研究中使用的材料能作出新的解读,并提出自己的可以言之成理的独特见解。此类研究的新意在于,所持观点在深度方面更胜人一筹。
理念三:于研究中形成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做体现出商榷性特点的题目。学术需要争鸣,需要有不同见解之间的碰撞。这不仅有利于争鸣的一方从对方的著述中汲取学术养料,而且有利于相关领域学术的健康发展。如果能够经过审慎思考和扎实求证,提出与已有成果中的观点相异的观点,在商榷中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而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这或许也能成为产生新意的一个途径。
大致而论,王芳的论文选题符合或接近我的第一个理念,因此获得了我的认同。她曾经一度犹豫过,我则鼓励她负重前行。经过艰苦努力,她最后“修成了正果”。
第四,这更是一个王芳久有思考、素有积累的论题。王芳身为80后,与媒体上的80后形象有许多感同身受之处。在受到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理熏陶之外,她多了一份切身感受、亲身体验。如果不能从切身感受和亲身体验中“跳”出来,这于学术研究而言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但王芳把握得很好,她将自己的80后身份,作为研究视角的一种补充,或是作为所进行的研究的现实参照,这就对研究大有裨益了。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