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弥合
时间:2014-01-17 12:1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叶霜霜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国际交流日趋频繁,我们面临着一个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课题。不同的民族、社会准则、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导致分歧、误解甚至冲突。因此,化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矛盾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来分析跨文化冲突中的各个方面,比如伦理价值观、思维模式、文化的负迁移作用以及民俗习惯的差异等,在此基础可以探讨减少跨文化冲突的对策,提出具体可行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关键词]文化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文化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1-0037-02
随着世界文明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给不同文化间的人们在交流上造成了一些障碍。很多学者认为当今世界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冲突的背后,原因不是宗教与经济的冲突,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人类与文化,就好比鱼和水,鱼感受不到水,离了水却无法生存。同时文化的特征,比如群体性、民族性和地域性,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会遇到一些绊脚石,于是产生了文化冲突。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互相传递信息时,由于宗教、道德、价值观、社会心理、传统习惯、风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对信息的错误解码的一种现象。
一、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表现
(一)观念上的冲突
西方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凡事都要做计划,要按照计划办事。西方人会通过对方是否守时来判断一个人的办事效率,所以和西方人进行交际时,一定要准时,否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其次,和中国人喜欢传统、历史不一样,西方人的时间观是面向未来的。比如中国的广告作品里喜欢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来吸引顾客,这符合中国人重传统和经验的价值观。西方的广告作品里则喜欢用新颖创新的构思来吸引顾客。西方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幻片和小说也非常多,这和西方人"向前看"的时间观有关。在空间观上,西方人的交际距离比中国人要小得多。交际距离包括交谈距离、心理距离等。比如西方人对身体距离的要求比中国人要大,在比较拥挤的场合,中国人习以为常,西方人却会觉得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犯。同时西方人更注重隐私,一些在中国表示关爱的话语,比如"成家了吗?""你孩子几岁了?"等在西方则被认为是禁忌。
(二)语言和非语言上的冲突
中国人崇尚谦虚,当受到表扬时,会习惯性地"贬低"自己来表示谦虚,而西方人则会更大方地用"thankyou"来接受。中国人在接受对方的礼物时,为表示谦让和客套,经常习惯性说:"带礼物做什么?"这在西方是被认为不礼貌的。西方人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都直呼其名,这在中国则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中西方在非语言行为上的冲突也非常明显:比如美国人在召唤别人时手心向上,食指来回勾动,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侮辱性的动作。
(三)传统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对龙有一种天然的崇敬之情,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古代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而在西方,龙却是邪恶、恐惧的象征,是圣经里魔鬼撒旦的形象。西方人喜欢狗,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中国人要么把狗看作是美味佳肴,要么把狗当成是败类、奴才的代名词,因此也有了"走狗"的叫法。在西方国家的动画作品里,小老鼠是聪明、可爱的代名词;在中国,老鼠则是大坏蛋的形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二、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原因分析
(一)中西核心价值观不同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儒家提出的三纲五常让中国人相信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不能乱了纲常。地位和角色的制约使中国人形成了"满招损,谦受益"的信条。而西方社会更突显个人价值。在西方,法律凌驾于一切之上,不论地位和身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西方文化中就不存在"面子"、"人情"等概念,他们随和率真,表达问题直截了当。在价值观方面,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应该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集中体现。中国人崇尚和谐社会,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体被认为是光荣的;而西方社会则认为个人的价值体现高于一切,他们强调个人权利、个人奋斗,重视竞争。
(二)思维模式的差异
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直觉和反思,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更注重逻辑和分析。由于中国人重视直觉,经常凭经验和感觉来认识事物,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因此平时说话喜欢绕弯子,这往往让西方人摸不着头脑。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也经常凭感觉办事,人情世故等甚至比合同和法律还来得重要。西方人办事讲究逻辑性,喜欢开门见山,即使有冲突,也是对事不对人。在商务活动中,法律是西方人的主要依据和法宝。如果说中国人是多元论思维,信奉中庸之道,不走极端的话,那么西方人则是二元论思维,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好即坏,原因和结果永远分得那么清楚。
(三)文化的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现象。文化负迁移,就是以往掌握的母语文化知识对新的文化知识的干扰,即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从文化的特征上来看,文化是可以被学习的。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这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并根深蒂固地影响这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于是在接触另一种文化时其往往会以自己的文化为出发点和参照物。这种"先入之见"和"民族中心主义"会很自然地干扰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交际者会习惯性地接受那些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模式相同的部分,对相异的部分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排斥,然后又将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模式套入到新的语言文化中去。套不进去的地方,只能按自己原有的尺度对新东西进行改造,于是产生了一系列语言上的错误或文化上的误解。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文化的负迁移。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相差越大,文化的负迁移作用也越强,文化冲突也越频繁。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