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13 09:3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陆庭銮 点击次数:
将传统的化学教材与新教材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时会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化学性质的内容(探究实验和相关结论)都删除了。具体表现在,在酸这一部分删除了“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在碱这一部分删除了“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这一部分教学的内容与尺度?笔者认为,教者在酸碱盐化学性质讲授时,化学性质的拓展应有利于思路的形成,思路就是让学生感受酸碱盐的通性。众所周知,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离子的反应,传统的教材编排不利于学生学习思路的形成,很明显,教者在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要让学生感受酸的化学性质实质是酸中氢离子的作用,碱的化学性质实质是碱中氢氧根离子的作用。而传统教材中出现的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形式上属于酸与盐的反应,而实质上反应利用了盐酸中Cl-和硫酸中SO42-,与酸中的H+无关。若教者在教学中全部传授给学生,无疑让学生大脑一锅粥,不利于指导学生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所以在新课讲授时建议不可将涉及到的全部化学反应传授给学生,安排的化学实验应是围绕酸与碱中特征离子展开的,让学生对酸与碱的通性有本质的理解,在单元复习阶段,教者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适当地补充酸与碱的个性反应,此时学生不仅形成了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典型思路,还对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的拓展有进一步理解与深化。
四、教学顺序的调整:符合学生认知
沪教版旧教教材第七章的每一节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类物质(酸、碱、盐)的性质、用途,这套教材进行了大幅的调整,具体表现为:酸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分列于酸的性质之外,独立成节,另外,在这一节还增加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盐的相关知识;酸碱盐的应用又以单独的一节呈现,另还包括化学肥料和酸碱盐的正确使用等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者在组织教学时,可抓住教材这一转变组织有关教学,关键是抓住学生认知的规律。诸如,在进行中和反应与盐的性质教学时,首先通过分析中和反应让学生理解该类反应的特点及其本质,再从中和反应的本质认识到盐这一类物质的组成特点,从这一角度引出盐的组成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更能从本质上理解盐的组成(与酸、碱组成的区别),教者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学尺度的调整目的是让知识的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宏观认识感受微观,只有这样,学生认知的能力会加强,所学的知识更扎实、有效。
五、拓展视野内容:利于思维的深化
本章涉及的拓展视野的内容有:酸碱指示剂发现与制取、浓硫酸的特性、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侯德榜、常用化肥的简易鉴别等,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呢?教学中可对这部分知识区分对待。对于科普介绍类知识(酸碱指示剂发现与制取、侯德榜),这一类知识可指导学生课后阅读,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化学的历史及科学家的治学态度与精神,这一类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于物质性质拓展类知识(浓硫酸的特性、烧碱与蛋白质及油脂的作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应组织学生在课堂中有选择地阅读、理解,教者可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完善相关的知识。诸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本章的灵魂,它对于学生本质理解复分解反应至关重要,它会实现从具体的某一反应到某一类型的反应的跨越,课本中安排的拓展内容,教者可从具体的几类化学反应组织学生阅读讨论,通过分析(宏观生成物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某一类反应的本质。总之,对于不同类型的拓展视野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时要认真地加以分析与处理,以便于学生思维的深化,从而达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