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15 10: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明亮 点击次数: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在扩招后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本位的传统大学模式发展成具有“六大基本特征”的高职教育模式,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转型与我国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的教育环境有关,更受国家政策推动的影响。未来高职教育要构建“上下衔接”的层次体系,为行业服务,开展科技向实践对接的科研工作。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转型
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数量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①高等职业教育从十年前的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建设的落脚点,总结扩招以来不同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特征,分析其转型原因,对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不同发展阶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探索与试验阶段(1990—1997年)。我国高职教育以短期职业大学为起点,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仍发展缓慢。发展高职教育的基本方针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三改一补”,此阶段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准确的定位,或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或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膨胀版”。此阶段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研究者对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动因及其定位等宏观认识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介绍国外的办学模式为主,如加拿大的“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三明治”模式等。高职院校在办学中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开始探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之路。
2.规模扩张基础上逐渐定位阶段(1998—2005年)。199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分别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了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多形式、多模式、多机制和深化改革即“三多一改”的指导方针。扩招政策制定后,国家决定在1999年高校招生计划中大规模安排10万人计划专门用于高职教育的招生,高职教育从此进入规模扩张阶段。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揭示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六条基本特征:一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二是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职业素质,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三是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应用”特征;四是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比例;五是“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六是学校与社会各行各业及用人部门相结合,理论结合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②此文件提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六条基本特征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后的2002—2004年,教育部先后召开了三次教育经验交流会,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高职院校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制度等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示范引领下开展内涵建设阶段(2006—2011年)。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引导高职院校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制定了高职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标准,并投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项目近百个,截至2009年年底,已累计建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800余门。国家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示范建设和骨干校建设,并于2011年启动了40所国家骨干校建设。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带动了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初步确立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之路。
2012年全国多个高职学校和省份公布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012年7月公布了国家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成为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地高等院校也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探索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编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介绍了各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验,人才培养模式在“六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突出了实践性和行业针对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的原因分析
1.大众化进程中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经过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路径。我国高职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些试验性政策引导高职院校的发展。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高等院校的入学率低,就业压力小,还没有真正实行“职业教育”。学科本位的传统大学模式成为当时高职院校的主要参考对象,有的高职院校以升本为目标,将摘掉高职的帽子作为发展的成就。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实践实训环节的教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衔接不顺畅。扩招政策实施以后,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分层分类发展趋势逐渐明晰,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逐步摆脱传统学科本位培养模式的影响,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六大特征”。20世纪最后十年,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相比还较慢,经济的迅速发展强烈要求高职院校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2006年以后,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形成多元化、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