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6 10:0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雷红艳 点击次数:
语文是有情感的,语文的情感是在主体参与、融入生成的语境中产生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达到情感的交融。
一、有激情
文本中的"情"根植于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它同教师的语言、情感、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以及课堂气氛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心理场。课堂学习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
(一)用文本调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在孩子害怕-恐惧-放松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中,通过他神态动作的描写,展示孩子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的高尚情操。因此,有感情的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期刊论文发表有感情的朗读,需要学生在朗读中,用心去体会和揣摩主人公的心理历程,甚至可以让学生读到融入角色中,能触到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情感受到熏陶,人格得到净化。
(二)用教师的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更能感受到时光匆匆流逝,珍惜才是最真。这样去学习文本感悟更深。。
二、有活力
语文教学要有感情,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多读书,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这需要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读。
(一)让学生自读自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和时间赛跑》一课,我采用了名家范读,学生听读,小组赛读,了解背景,揣摩悟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质疑解惑
"学贵有疑"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又是学生思维的聚焦,它可以推动阅读向纵深发展。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我让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但并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答,而是让他们与小组的形式讨论,看看能不能在学生间解决问题。本节课通过对学生的质疑,小组帮助解惑,基本上完成了对文本的粗略认识,孩子们这时也已经知道了时间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这样已经在文本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再进行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感悟,那就不难了。
(三)让学生畅所欲言
一节课,老师要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课上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于是,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敢想象
"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在朗读中学会揣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
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课文没有写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我引导孩子不断地去读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句子,在小男孩不断的变化中,感受他内心的害怕、恐惧,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达到价值观的提升。
(二)在学习中求同存异
虽然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但因个人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理解总是会存在差异。教师不要要求学生有固定的答案,要相信,他这样想总会有他的理由,耐心地听孩子讲完,我们会发现,有时孩子自有他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保护好学生的想像欲。
教育是门艺术,只要我们努力钻研,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敢于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感情,让我们架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带学生入情入境,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吕新红.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朗读教学[J].科教园地,2007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