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歌谱教学单调、枯燥,并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兴趣。只有让教学变得更加的多样性、实用性,那么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性教学。
一、提高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1、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灵感,而灵感是创造性表现的前提
例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教师可以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教师提问: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爱哪一首,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2、用民歌提高兴趣
感受民歌风格,培养兴趣 小学各册教材中都收入了许多优秀民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体裁的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其作用。例如:在讲《凤阳花鼓》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流传地域及由来,感受歌中节奏和旋律的特征。然后,在启发他们理解歌中所表达的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奔小康的论文部落大好形势进行重新填词,歌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使他们懂得民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寻找多样教学方法
单调的教学方式都会让学生觉得无趣,即使是音乐课,也是让学生不在状态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老师,如果教师肯努力的去寻找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单调时可以转变一下模式或是方法,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有极大的帮助。
1、在课本上的课程下采纳流行音乐,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顺着流行音乐发展的脚步,许多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生也是这样,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李宇春、周杰伦、蔡依林,他们都说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流行音乐明快的节奏感、多变的旋律,符合小学生好动,爱玩,凑热闹的心理状态,所以一听到这些“古怪”的音乐就是迎合了他们的喜好。但是由于年龄原因,他们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音乐欣赏层次,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也并没有对他们有多严格,只是让他们能懂一些基础知识。如果我们老师利用学生爱动、爱玩的特性,把那些积极、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品尝音乐的快乐,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展现玩中有艺术,动中有节奏,那不是何乐而不为?
2、不要局限于课本
局限在课本的教学内容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的、有选择的引进流行音乐,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属于一片空白的低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选择、对照的权利,他们的刺激生活才刚开始,看到新鲜事物都会去接受,特别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歌曲,唱起来朗朗上口,容易接受,如果我们老师利用学生把生活与音乐结合特点来加以发挥,相信就能增加课堂的有效性。
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只要老师把握好着一个度,那么学生的整体成绩都会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了任务,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唐诗诗人的诗。目的是想缩小范围,通过讨论、分析,引入主题性的学习。课堂上,我对学生的事先准备进行了解,学生都非常认真、积极,接下来,教师与大家一起就诗词的写作背景、诗意,进行讨论。但是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掌握好“度”的问题,如果一味的去探讨诗词的写作背景、诗意,那么一节音乐课成了古诗研讨课,不符合音乐课本身的要求。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让教学与其他学科在适量的“度”上面相整合,在音乐教学时必须是对学生自身实际、感受音乐有直接联系,与课堂音乐教学相辅相成的,决不能离开音乐教学主干来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课堂上过度地学习与音乐无关的知识,这样削弱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反而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把握好一个“度”,让教学整体都能得到提高。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很多,关键的是看教师如何去寻找这个突破口,只要肯努力的去寻找,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