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21 10:0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雁 点击次数:
朱自清的荷塘升腾起来的是对苦乐生活的慰藉,李乐薇的楼阁飘散出来的是品精神家园的快乐,川端康成的未眠花追溯的是看花开花落的人生。可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学习压力大,很难立足课文,驻足生活,为我们所熟悉的可以用来作为感受对象的事物,往往会被他们忽视。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一篇课文后,学生理解了一个在狂妄年纪失去双腿的史铁生在古园里对生死的参悟,并为他战胜困难的勇气而喝彩。但对于带给史铁生生命感悟的母亲这一话题却提不起任何兴趣,尽管成年以后的史铁生在字里行间饱含对已故母亲的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对于有生活经历的成人来说,每读到"母亲"这一部分,都会潸然泪下。我也不例外。怎样把这来自于生活的感受带给学生,利用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呢?我想到了源于课文的"情境设置"的授课方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先是播放歌曲《婴儿降生时》,让学生闭起眼睛体会母亲面对刚出生婴儿的情境。然后利用《哈里·波特》中母亲为保护小哈里·波特而被害的原文叙述,让学生回忆为什么哈里·波特拥有强大的力量。因为哈里·波特身上有母爱的印记,它一直鼓励哈里·波特战胜困难走向胜利。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母亲爱的印记,这个印记也会成为我们强大的动力源。史铁生身上也有母亲爱的印记,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向母亲大声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母亲就因过度操劳太早地离开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在母亲身上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并同时告诫长大了的孩子,不要跟母亲来半点倔强,羞涩就更不必了。
带着这些情境片断让学生再次埋头于《我与地坛》的文本阅读,灵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激发,学生把稍纵即逝的灵感捕捉到了日记里:
"清朗的早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向摇篮/有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在和着阳光微笑/他断然不知/身边用手摇篮的人/是谁/他只知道/那是个模糊的影子/而那摇篮的人却只是微笑/并不在意/那人的眼光柔和而安详/却又在霎那间/变得坚定/仿佛要用一生的光阴去守候他的婴儿/为他遮挡/人世间的风雨。"
实践证明,立足课文是打开学生写作灵感之门的有效途径。只有调动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写作灵感才会"油然而生"乃至"万马奔腾",才能形成"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冲动,才能成为学生写作灵感的泉源。
对学生的写作冲动要及时鼓励。当学生有了写作的灵感--即使是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小小的片断,教师也要如获至宝地将其抓住,然后肯定他的创造,帮他斟字酌句,反复推敲,直至完成。这不但使学生虚幻的灵感变成了现实的文字,更使学生获得写作的喜悦和继续写作的主动性。如果教师在学生无法完成创作时参与创造,共同完成,更能使教师的劳动成果转化为激励学生的动力,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写作灵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永不枯竭。
综上所述,课文不是枯燥的代名词,而是情感的载体。它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灵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同行.中学语文,2004,7.
[2]用好文本这个作文素材库.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8.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