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服务社会的活动过程,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一门让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殊课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与青睐。具体的说,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机制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机制
(一)健全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根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指导思想、任务以及高校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机制。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生活的先试剂,管理机制的建设应当总体规划,分阶段推出,分步实施,做到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有序建设。努力从制度上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工作规范,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探索出务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制度体系,这势必对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巩固、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加强创新性的设计机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是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追社会的趋势。新生代的力量,生机就体现在创新上,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的设计,创新性人才日益受到各高校、组织、单位的重视与青睐。开创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名牌社会实践项目,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生命力。
(三)坚持项目化的运作机制
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将分散社会实践活动按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规划整合、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其他校企或社会实践团队签订社会实践项目责任书,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逐步形成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吻合的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项目,达到校社共赢。高校主动加强与社会机构的联系,巩固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使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实现项目一体化。
(四)完善基地化的建设机制
完善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制度化
的重要举措和发展趋势。各高发表论文校部门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高校应主动提供大学生实践机会,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要仅仅局限于寒暑假。应不断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共同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五)构建实体化的激励机制
要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体化的激励模式。改善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作用,学校可通过发放证书、表彰大会、认证记录、提供高层次的培训,作为大学生推优评先、就业考评等等的实际措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对长期从事社会实践指导工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作出贡献的老师,学校应在职称评定开展科研的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必要奖励,从师生方面共同达到机制的长效。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综合能力
当今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用人标准是一致的,就是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树立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高校大学生实践中更好体验生活,认识自我、完善人格。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学期或假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过程。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身素质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从而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更好地锻炼、认识、调整自己,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社会需要,才能在未来把知识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实现理想就业。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是检验高校大学生成才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看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课堂知识都是理论性的东西,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社会实践解决了这一点,实践本身就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加强竞争力
现代大学生,主要在校园内生活,大多是从书本、媒体和与师友的接触来了解社会,对实际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强化其角色类型的分辨能力,扮演角色的心理能力,角色的适应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要有实战经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使其体会到社会的竞争力、社会生存的危机感和工作方面的紧迫感,在实践过程中找寻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逐步加强竞争力,最后实现人生价值。
(五)社会实践是加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措施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受到更为直观、具体而深刻的教育。社会实践使大学生面向社会、走向基层,深入农村、工厂,亲眼见证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事实。让大学生从内心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进一步树立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实践表明,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采取社会实践的方式,能够使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获取亲身的感受,从而提高自主教育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矫正认识上的偏差,提高政治思想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