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的比较教学法(2)
时间:2013-10-07 11:5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马娟 点击次数:
中国古典诗词因其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等艺术魅力可以陶冶人的品性,滋养人的心灵。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分析品味古典诗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感受其音乐美、格式美、情感美,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古典诗词其美丽抒情的文学形式背后有着真挚深刻的情感,我们可以把诗歌所蕴涵的情感美作为审美内容,置身其意境,通过辨析理解不同的诗词,感其人文情怀。《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正如吴晓湖所说,这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无一爱字,字字含情”,正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首《邶风·静女》以深情浪漫真挚的感情表达了美好的爱情,在含蓄的情感中处处透露出甜蜜幸福,虽未见面,却表现出了双方的深情。在学习《邶风·静女》时,我们可以与同是爱情主题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作比较分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品读这首词时,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词人正处于美好的爱情中,表达的却是令人心疼的刻骨思念。在封建时代,女词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讴歌自己的爱情,不藏不掖、磊落大方,透露出婉约派词人的“豪放”。这两首爱情诗词,一个含蓄,一个直白,却都同样牵动着我们的心,为他们即将要约会而高兴,为他们思恋不得见而着急。通过《邶风·静女》和《一剪梅》的辨析,我们感受到作者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大胆地抒发情愫,活得自在,活得精彩。我们从诗歌情感中蕴涵的至善至美和精神追求感受到了积极面世的人生态度。
三、激发情感共鸣,透视生命价值
中国古典诗词及诗词人的创作背景、生平经历等都为我们记录了其生命价值。纵观诗词人的作品及其一生,比较理解他们相似的生命历程,可以激发我们心中沉睡的情感与之一拍即合,可以为我们感悟透视生命价值提供很好的源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词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后主与“国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在创作风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陈维松在《词评》中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纳兰的《浣溪沙·姜女祠》:“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这位一生富贵的公子用姜女祠作引子,对历史和现实沉敛敏感的反思和认知。战争和修建长城所带来的悲剧使这位贵公子一生郁结,忧国忧民意识显露无疑。李煜和纳兰一生凄婉愁苦且英年早逝,悲剧式的人生遭遇,文人共有的气质才情,成就了两人凄婉的词风。在两人三四十年短暂却不失光辉的人生中以赤子之心写赤子之情,李煜和纳兰以他们的爱恨情仇、才情愁怨、血泪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哀感顽艳、婉丽凄清的绝唱,千古流传,穿越千百年传递着他们的生命余辉。
在阅读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它一直是教师想突破取得成效的领域。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正确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疏通古典诗词的长河,整合发现共同点,挖掘新理念新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审美能力,扩大他们的文学视野,给他们以启迪,传承我国古典诗词的精髓。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