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通道

时间:2014-09-09 09:0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崔志钰 点击次数:

  摘要:通过建立“微社团”、开展“微教研”、突出“微评价”、聚集“微效应”,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通道,使之与“官方”通道互为补充,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通道”模式,才能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优化升级,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民间路径;微社团;微教研;微评价;微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9-0067-03 

 

  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通道,可以打破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度依赖“官方”通道的局面,形成教师多样化专业发展新格局,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优化升级。 

 

  一、建立“微社团”,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载体 

 

  在当前相对垂直的组织架构下,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意志”往往以一个个任务和要求的形式,论文答辩通过“官方”路径逐级分解、落实,在这条“官方”路径中,学校各中层处室、教研组(学科组)等“正式群体”变成了事务性的传递和执行机构;作为“官方意志”的“终端”和“受体”——教师,大多局限于被动地完成任务、疲惫地应付检查、“半推半就”地参与评比,即便“官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多种平台,如各级各类优课评比、教学竞赛,学校也往往会给参赛教师下指标、定目标,并责令职能处室、教研组(学科组)反复研磨、全力备战,充斥着显性的、功利性的要求,发展平台演变成了“竞技场”,参加比赛并获奖成了教师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如此,教师专业发展的“官方”通道,往往以完成学校或教育行政的任务为主,真正属于教师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通道并未畅通。 

 

  如何开辟一条“官方”渠道之外的“民间”通道,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通道”样式,进而更多地聚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力量,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转变?成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借鉴了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教师社团,形成以“工作室”为主要形式的教师“民间”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些“工作室”可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来组建,如“K歌”工作室、“文学”工作室;可依托学科来组建,如“e项目”工作室、“科技教育”工作室;也可直接用优秀教师的名字来组建,如“XXX名师”工作室、“XXX特级教师工作室”;还可直接以教师推崇的某种教学模式或教学主张来组建,如“微型游戏项目”工作室、“学程导航”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可三五成群,也可七八做伴。“微社团”的“遍地开花”使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由于每个工作室成员都“尺码相同”、志趣相投,因而工作室也就成了每个教师的精神港湾,这种“微社团”是共同体而不是“小团体”,这就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事业的依托。 

 

  众多“微社团”的建立,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载体,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过渡依赖“官方”载体的现状,也使教师的行走方式由“独自行走”转变为“结伴而行”。这种“民间”产生、“官方”备案的“非正式群体”,为学校教科研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丰富“微教研”,充实学校教学科研的“民间”样式 

 

  长期以来,我们满足于依托“官方”路径开展教科研活动,将“官方”意志通过一次次的会议、活动来传达、贯彻、落实;满足于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教科研活动,期望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学校或教育行政统一组织的相对大型的教科研活动,并不能保证活动内容适切每位教师,也不能保证活动形式每个教师都喜欢,更不能保证提出的理念、推广的模式每个教师都认同,活动在当下可能会形成“一定影响力”,但活动过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实际效果很不“经济”。 

 

  学校教科研的根本要义是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堂生态的优化。通过开辟“官方路径”之外的“民间”科研通道,不再以“规模”追求“轰动效应”,以“推进”谋求“广泛共识”,以“任务”寻求“贯彻落实”,而是减轻学校教科研的“不能承受之重”,还教师真正的教科研自由。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必须赢得教师的自身认同,没有教师广泛认同的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要获得所有教师的认同,必须实现活动主体的变更,于是我们探索出以“微社团”为主体,以“微教研”为主形式,以“微变革”为主诉求的微型化教科研之路,达成了以“微教研”推动课堂教学“微变革”,以“微变革”促成教学质量“微提升”,以“微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微成长”的教科研原点诉求。例如“微型游戏项目”工作室,以打造微型游戏教学样式为主追求,围绕将什么样的游戏应用于课堂,游戏如何有效地承载教学内容,游戏课堂如何有效驾驭,游戏教学效果如何有效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系列教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课堂教学特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将游戏教学作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研究品质明显提升,专业发展明显提速。在具体操作中,学校应各“微社团”请求,灵活组织活动,实践了“官方”搭台、“民间”唱戏、集中展示、“专场演出”的新型教科研样式。 

 

  真正的教科研只有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才能展开,教师也只有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依托“微社团”开展“微教研”,这种“民间”教科研样式,不仅是“官方”教科研的有益补充,更应成为学校教科研的常态和理性诉求。 

 

  三、开展“微评价”,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话语 

 

  “官方”往往从显性的角度评定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将“官方意志”转变成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赋予适当分值,进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量化打分,如教师每年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执教了多少节公开课、示范课,参加了哪些教学竞赛,获得了哪些奖励等等,并根据分数高低“英雄排座次”。这一“官方”评价体系,看似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却并不能涵盖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都是显性的、可量化的,如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主张的逐渐成形、教学模式的悄然转变、教学生态的日趋改善、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充实积累等,都难以直观地显露出来,也难以精确地赋予分值,这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性状”是“数量性状”而非“质量性状”,甚至只是“隐性基因”,没有表露出“性状”,因而是“默会”的,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更是无法检测的。要更为科学合理地评定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补充“官方”评价之外的评价方式,而不能一味地关注“显性的产出”。

 

  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级目标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制订哪些评价标准,都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即通过评价让教师能“知我”——明晰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懂我”——清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制定评价标准,使标准充满个性的张力,甚至是没有标准的评价,进一步扩大教师自我评价和“民间”评价的话语权,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操作过程中,学校既要通过对“微社团”的评价来间接评价“社员”,从“微社团”的组织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满意度、教师幸福度等进行质性评价;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微社团”对“社员”的“民间”评价:一是活动的参与度,二是对集体的贡献度,三是自我评价,比如有无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深度的教学反思等,再辅以必要的显性成果评价。应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展结果,更要注重专业发展过程,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教师是否形成研究的习惯。 

 

  任何一种教学评价只有在教师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正能量”,通过评价让教师既看清自我,又可以找到同路人,并且看到“未来的路”,在这一过程中,单一的“官方”评价有时并不能产生“权威”效果,依据“微社团”开展“微评价”,充分尊重“民间”话语权,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和一架“梯子”。 

 

  四、聚焦“微效应”,形成探索教学变革的“民间”路径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惯于自上而下地大力推动,惯于将教改理念、教学模式等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广,惯于以现场会、推进会的方式强势推进,学校也惯于将“官方”意志“无差别”地“复制”给每位教师,而不顾及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每门学科的课程性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这条单向的“官方”教改路径中,由于教学改革并未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同,并未凝聚起广大教师的足够共识,教师在“被改革”中“推进”改革,自然会导致教改的“拷贝走样”,也使改革的现实推进较为艰难,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任何一项教学变革,最终都必须作用于教师,落实于课堂,反馈于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觉参与,没有课堂上良好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没有学生的积极呼应,改革成果必然“虚无化”、“泡沫化”。因此,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有效的突破,只有“顶层设计”和“官方路径”是不够的,必须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探寻教学变革的“民间”路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官方意志”与“个人意愿”有机结合,并不强制推行某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而是将当前流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荐给教师,让教师自行选择,允许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理念和模式进行改编、升级,也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解、教学主张、教学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于是以“微社团”为主体,通过“草根行动”和先行先试,产生系列“微变革”,一旦“微变革”成效明显并有通用性,即可推而广之,迅速凝聚推进教学改革的“正能量”,切实发挥“微社团”的“特区”效应。这种以“摸着石头过河”为主的“底层突破”虽不一定完全体现“官方意志”,但一定是教师高度认同的理念和做法,一定是对现实的有效关照,这种“过河方式”最终也一定会符合“官方意志”而被“官方”采纳。例如,“微型游戏项目”工作室,通过较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错位发展”的教学主张,建构了基于“错位发展”理念的“错位课堂”教学范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衷心欢迎,学校及时将相关做法在全校推荐,并在市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了交流展示,得到了积极响应,在新近的省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一等奖,较好地诠释了“微效应”中的“官民”关系。 

 

  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有效利用“民间”的教改路径,充分相信教师的首创精神,高度重视“微变革”积累的“微效应”,以“微效应”的“漫山遍野”形成底层突破的伟大力量,呼应和策应“官方”的“顶层设计”,如此,“官民”互动、“两面夹击”的教改态势才得以形成。 

 

  “不独民间斗察微”,这种依托民间团体开展的民间教研、实施的民间评价、产生的民间效应必将不断累积变革课堂教学的正能量,促成课堂生态的持续优化;必将激活并“催化”每位教师的优势基因,促使教师表现出更多的优势“性状”,从而将专业发展演变为“优势成长”;必将促进学校教科研的“意义转向”和“华丽转身”,使学校教科研更多地呈现自由与本真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赵霭雯.民间团队:教师三个的成长合力[J].师道,2012,(7-8):4. 

 

  [2]张成芬.教师优势:学校管理新视野[J].教育艺术,2011,(9):32-33. 

 

  [3]崔志钰.教育的性格是“改良”[J].广东教育,2012,(2):56.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