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彻的文本研习中追求课堂教学的品质
时间:2013-11-21 11:0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段承校 点击次数:
教学品质,具体到语文教学中,是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品质,是指在"学"与"教"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所表现出的各自特征以及彼此有效契合的特性。就教师教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教的针对性、启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就学生学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学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究性、发展性以及可持续性。从这一角度来观察,刘宏业老师执教的《我的第一本书》以透彻的文本研习为基础,实现了对语文课堂教学品质的追求。
具体而言,这节课的高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语文课的品质。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堂上语文味浓,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比心,应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大课堂品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文意后,自然地从父子亲情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文章第3、4、5、8节进行学习品读。在具体品读过程中,采用概说-朗读-欣赏的方式。如在品读父子亲情这一环节,"父亲哪些方面让我们感动"是概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三问三答就是朗读体味;品读父亲让人感动时渗透在字里行间,如体味"愁苦"一词的意蕴、品读第8节中"课本";安排学生细读时,要求"用笔圈点勾画,画出重要语句,并适时写上批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刘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在概说-朗读-欣赏中进行语段欣赏,加上适时的小结,整个品读过程做得很实在、有条理,而不是玩弄花样、浮在课文表面的哗众取宠。
第二,有思维的张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做得不到位的。课堂充斥着大量思维单一的机械的记忆,如反复默写生字词、古诗文名句、文言重点实虚词等,有的课堂就是在这些基础知识上打转,而缺乏思维张力。教师要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以问题设计、课堂结构的变化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刘宏业老师巧妙地抓住课文第1节中的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纲举目张,抓住"难以忘怀""父与子""很难笑起来"三个关键短语展开教学:梳理文本内容;体味父子温情;揣摩文本意蕴。教学中有概括能力的训练,有语言的品味感悟,有情感的朗读体验,有文章意蕴的把握评价。整个教学一线贯穿,不蔓不枝。问题设计呈螺旋式上升,不断地将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特别是在研读"为什么很难笑起来"时,刘老师又顺势设问:真的很难笑起来吗?我读文章第11节,发现"很容易笑起来"。这一问题很具挑战性,体现了教师文本研读的精深,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文本的内涵。
第三,是真正的对话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间的对话,主要存在四种形式:编者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课堂教学呈现的主要是生本对话和师生对话,而师生对话形成的强烈的对话场是一堂课的重要看点。对话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品质,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重要标志。刘老师《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实践证明,有明确的文本阅读方向是形成课堂对话场的前提和基础。刘老师很巧妙地利用课文本身的一句话,结构全课教学,既遵循文本阅读的内在规律(整体到局部、内容到语言、情感到技法、文本到生活等),又有所侧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重难点的理解和品味上,为师生对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