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8 16:3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芳志 点击次数:
一直以来,因班会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各级责任主体的重视不够,农村初中班会课有很大的随意性,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有事就说,无事就上其他学科内容,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系列化主题班会课,将一个个主题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有序开展,既有计划安排,又能灵活机动;既能突出教育主题,又能体现教育整体性,是解决农村初中班会课中随意性问题的较好方式。对于如何做好主题班会的序列化设计,我校《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以“主题班会课的系列化设计大赛”为平台,作了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次大赛共有三个年级十九个班主任参加,每个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本班级实际情况,设计了2013年春期班会课的系列主题,每个系列五到九个主题不等。在审阅和评价这些方案的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主题班会课在系列化的过程中,整体设计非常重要。
一、目标要整体设置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单节课教学目标;二是一个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目标。单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可以有所侧重,但在一个系列主题班会课中,教学目标应整体设置,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要全面兼顾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以我校七年级的一个系列主题班会为例,其中有题为“学会与人相处”的主题班会课,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提高正确与人交往的认识和能力,体验与人成功交往的快乐”。在整个系列主题班会的目标设置中运用“了解、认识、知道、掌握、具有、体验、增进、激发、提高”等关键词来表述,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2.在目标设置上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同学之间正确交往”的主题教育,七年级与九年级的要求就应该有所不同,七年级主要强调正确地表达友好方式,而九年级可能更复杂一些,要增加男女同学之间正确交往的要求;二是在同一个年龄段(或年级)不同方面的要求层次不同,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就有如下不同层次要求的表述:“了解挫折的不可避免性”、“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知道时间的宝贵”、“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等。
3.要体现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初中三年时间,学生身心不断发展变化,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学业要求,主题班会课的目标设置,应体现出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和同一项内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七年级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八年级要求学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九年级要求学生能正确面对中考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同一项内容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以身心健康教育为例,七年级要以身体健康为主,八年级则要以青春期健康教育为重点,而九年级则要以考前心理健康疏导为主。
二、内容要全面选择
主题班会课在内容方面的系列化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就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自成系列,如八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以安全教育内容为主,设计了五个主题班会;第二种形式是根据班级常规管理,在不同的阶段要突出某方面的教育内容而形成系列。两种形式的系列主题班会课在内容方面都要统筹兼顾、全面选择。
1.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主题班会课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应有所体现
在一个主题班会里要综合运用多方面内容,如我校开展的整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专项活动,主要是针对发型夸张、衣着怪异、乱吃零食等方面的行为,这项活动必须综合运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内容,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一个系列主题班会课中也要有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专题,在以德育和智育为主体的前提下,身心健康及审美方面的内容要占有适当比例,我们发现,这一点被大多数系列主题班会设计者所忽略。
2.要根据教育工作的阶段性需要安排主题内容
社会活动、学校工作、班级管理以及学生行为特点都有时间上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要与之对接。社会活动方面,有传统的或法定的节日、重大的纪念日,既定的重大社会活动,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校工作方面,期初、期中、期末都有常规性的工作,还有学校已形成的传统项目;班级和学生方面亦同此理。如诚信教育与期中考试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五四青年节结合、文明行为与零食整治活动结合等,这些主题内容从具体可感的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摆脱了空洞说教的窠臼。
3.要兼顾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李春桥2005年就撰文分析了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边界:“社会性是指人的关系规定性。比如在家庭中,相对于父母,受教育者就是子女;在学校中,相对于教师,受教育者就是学生;相对于领导,受教育者就是下属,等等。个体性是指人的自我规定性或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的本体性。尽管受教育者可以是子女、学生或下属,但是,即使由这众多关系规定的角色的叠加也还不是受教育者的全部;受教育者在这些关系规定的角色之外还是他(们)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兴趣、理想与追求,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与生命历程等等”[1]。但我们的系列主题班会设计者往往没有对两类的内容合理分配,片面地强调了其中之一。试比较两个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
通过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系列一”侧重于个体性教育,而“系列二”则偏向于社会性教育。
三、方法要多种多样
好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初中主题班会课教学因其知识性要求不高,重在规范行为、情感体验和习惯养成,相对于学科教学课堂来说,方式方法可以综合运用,灵活多样,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地影响学生。通过对我校系列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作品的分析,我们认为主题班会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